|
一、背景情况 曾子作为儒家学派的正宗传人,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既有继承、传播,更有发展与光大。龙海区东园镇厚境村作为曾子后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村内留存着大量承载儒家思想的历史遗迹与民俗传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亟需以文化赋能破解治理难题,重塑德治根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近年来,厚境村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路径,把传统文化在族谱与典籍里的历史积淀转化成鲜活的生活实践,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二、做法与成效 (一)弘扬“修身齐家”文化思想,构建文明乡风建设“共治”格局 厚境村建设曾子文化讲堂,举办曾子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借鉴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将“克己复礼”“和为贵”等儒家思想融入“一约四会”制度,在党群联席会议中设立“家风评议”“德治议事”环节,以传统文化标准规范诉求收集、议事决策流程,引导村民以“忠恕之道”协商解决村级事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的治理效能。借助曾子文化讲堂开展“仁义礼智信”主题宣讲,推广“不修庙宇修学堂”“不结彩楼结书缘”的文化新风,精心组织“最美母亲”“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推选活动,将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文明风尚融入日常生活每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唤醒村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自觉以“君子之道”规范言行,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睦邻互助的良好风尚。 厚境村曾子文化展馆 厚境村开展纪念曾子诞辰2529周年书法活动 (二)弘扬“无信不立”文化精髓,凝聚文明乡风建设“共建”力量 厚境村从曾子文化中汲取“天下为公”的治理智慧,创新开展“忠信闽商”“敢拼曾商”等推选活动,引导本地贤达志士以信为立,反哺家乡,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成“腾龙”“玉涛泉”“兴龙”等特色小区,配齐公园、讲堂、市场、健身、娱乐等文化元素,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致力打造农村宜居宜业宜游新业态。借助“孝悌忠信”主题培训活动,组织举办“尊师重教·薪火相传”文化教育活动,设立“玉涛泉”奖教奖学基金会,在全村倡树感恩之心。先后捐资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曾子文化讲堂”“文明实践点”“长者食堂”等教育服务场所,惠及村民群众,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 厚境村举办曾子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厚境村玉涛泉小区 (三)弘扬“仁者爱人”文化内涵,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共享”成果 厚境村充分发挥“丹夫”“泡吧”等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在企业管理中融入“仁者爱人”“义利合一”儒家商道,培养“敢拼会赢”精神,带动群众踊跃投资兴业,形成“文化赋能、产业惠民”生态链。全村拥有各类企业128家,规模工业产值超40亿元。依托村级经营性公司,将曾子“取之有道”的理财思想融入“三资”管理,先后谋划新能源充电站、投资优质企业、创新玉涛泉刷卡取水等村财增收渠道,发挥人文价值,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全村经营性收入380万元,人均纯收入3.86万元,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1126人,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厚境村村史馆 坐落厚境村的龙头企业“泡吧”食品公司 三、启示与思考 (一)守护文化根脉是文明乡风建设的内生动力 厚境村作为曾子后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有着儒家文化千年文脉浸润。厚境村将大量承载儒家思想的历史遗迹与民俗传统,转化为文明乡风建设的鲜活实践。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唯有以文化铸魂,才能让乡风文明既有外在的村容整洁,更具内在的精神高度,避免乡村发展陷入“富而不美”的困境。 (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文明乡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厚境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乡村治理智慧,同时,又将“诚信”“仁爱”“和美”等传统文化理念转化为守法纳税、热心公益、环境卫生等文明积分管理内容,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的治理效能。这种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模式,使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形成“以德促治、以文聚力”的双向赋能体系,让文明乡风建设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行动。 (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厚境村深挖传统文化中“义利合一”的商业智慧,将“诚信经营”“以义制利”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打造“儒商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产促文、以文兴产”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创新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文化链”融合发展格局,既留住乡情乡愁,又激发创新活力。 〔选送单位:中共漳州市龙海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