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在绿水青山中探寻“文明之路”
http://wmf.fjsen.com 2023-01-06 10:47:21 来源: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颜财斌

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坐落在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村内具有生态、红色、四贤三大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三十余年来,双同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立足生态资源保护,并以保留下来的原始森林作为匡山旅游的亮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旅游带动村民发展餐饮和农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致富路。

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

实施特色农业绿色工程,推动产业振兴

抓好绿色生态建设。继续加大对生态林的保护和日常的巡查工作。双同村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7%,各种生物千姿百态、取之不尽,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人们养生休闲的好去处。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利用匡山自身的天然优势,加上“匡山四贤”和红色文化,打造双同村特色旅游。将匡山景区的名声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游客知道了解匡山,带动旅游的蓬勃发展,增加村财收入和村民的增收。

打造“一村一品”。依托匡山自然优势,积极发展酸枣糕、闽笋干等特色农产品,酸枣树种植面积100亩,闽笋干面积2000亩,健全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强化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匡山酸枣糕、匡山笋干”特色产品品牌。

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推动生态宜居

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双同村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林相好、面积大、树种丰富,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我村建设成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实施“三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村民门前“三包”,聘请专职保洁员,组织巾帼环境护卫队35人,与村民文明志愿者不遗余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新风气。

巾帼志愿服务队生态环保、文明旅游宣传

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推进乡风文明

组织成立“匡山女子诗社”。弘扬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双同村村内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建立“匡山四贤”文化馆,“匡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形成勤奋好学良好风气,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传承茶灯舞、狮子灯、民间剪纸等文化遗产,丰富村民文艺活动。

建设志愿者服务队,全方位宣传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工程,推进治理有效

双同村的实践证明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要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让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变成“聚宝盆”,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召开平安乡村、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的专项推进会,并做到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制作广告宣传栏。使扫黑除恶和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双同村村民心中,形成浓厚的氛围。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持续推进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使党员积极参与党内的事务,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从优秀青年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培育优秀的后备力量。

匡山革命历史文化宣传

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推进生活富裕

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村委会出资为全体村民缴纳医保和社保经费,全村两项参保率达100%,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1:1配套等额国家养老金补贴。

千方百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创建“森林人家”15户,培训村民发展养蜂业、酸枣糕、杨梅酒、高山茶叶、闽笋干等绿色土特产。成立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合作社等,推动合作社与群众的共同成长、双方增收,实现共赢。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