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二十四品:“西园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
2017-09-01 17:56:25 来源:中国文明网
《西园雅集图》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李公麟与众多文人雅士,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西园中作客聚会的情景。画中之人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每个人的表情动态皆栩栩如生、动静自然,人物衣纹草石花木,每一笔线条都处理得十分精致,游动的墨线节奏率然朗快、迂回荡漾,整幅画面潇洒、隽逸、焉然欲绝。 本画的作者李公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尤以善画著名。虽然如此,在李公麟的时代,他的身份并非画家,而是官员、文人,绘画对于他而言,本为业余之事,为其政事、文学之余的“墨戏”。俞剑华先生在其《国画研究》就认为,这些文人学士们本“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 此话表述清晰,道出文人与绘画之间最简单的关系所在。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人对于文人与画家这两种身份的不同看法: 《冷斋夜话·李伯时画马》言李公麟伯时善画马,苏东坡认为其手段不在韩干之下,其时在京城里人黄金易得而李伯时马不可得。僧秀老很是惋惜道:“伯时为士大夫而以画行,已可耻也。又作马,忍为之乎?”又其时更有痛惜李公麟之语,“黄庭坚言其风流不减古人,以画为累,因以艺名之,此又不得不为公麟惜也”,更由此而悲叹文人士大夫“择术之不可不慎也如此”。由此可见,在文人士大夫的眼中,艺术之事,是绝对不能成为一种羁绊的。 那么,对于这些宋代的文人而言,究竟什么才能成为羁绊,而又让世人赞赏呢?那就是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纵情山水,读书交游,依天然而偶作墨戏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李公麟参加的一次盛会——西园雅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