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文明乡风润漳州,乡村振兴绘新卷
//wmf.fjsen.com  2025-08-07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盛夏的长泰乡间,祠堂改建的礼堂传出悠扬芗剧新曲,积分超市前排起兑换长队,简办婚丧的村民正为长者食堂添置新厨具……一幅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正在漳州大地上渐次舒展。

漳州乡风文明建设,以机制创新为犁铧,深耕治理沃土。当“文明积分”成为村民眼中的“硬通货”,一场静默的变革已然发生——长泰区村民通过志愿服务、简办红白事等行为累计积分,兑换超百万分,惠及群众9万余人次。这背后是全区88个村征集1100多条群众建议形成的创新机制:“红榜点赞、黑榜亮丑”树立荣辱观,“公共卫生日”凝聚集体意识。在全市2103个村庄,“一约四会”制度落地生根,村规民约从村民心底长出,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婚丧事宜“双报告”,三年来备案81例,让新风尚成为全民共识。

漳州善用文化活水,滋养文明根系。百年祠堂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珪后村叶氏宗祠变身为“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挥毫泼墨的身影与古老梁柱相映成趣。这些古建筑与幸福食堂、文化公园共同编织出“10分钟文明实践圈”,203个阵地串珠成链。更可贵的是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7080”宣讲队将理论编成芗剧,创作闽南语三句半500余篇,在200余处宗祠广场绘制主题文化墙。在坂场村,深挖红色资源成为铸魂工程,修缮苏维埃政府旧址建成陈列馆,让“红色游”与“研学游”激活精神基因,村民林国民带着孙子在此感悟:“学习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环境蝶变与移风易俗并举,擦亮乡村底色。漳州以“拆治建”重塑乡村肌理:拆除“老旧破危”房屋后的空间,化身为村民活动广场、口袋公园、文化长廊。云霄县下河村百年古厝活化为“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平和县则将阳明文化融入乡村景观。针对陈规陋习,漳州精准发力——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2024年以来通过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节约资金近500万元;开展“抵制高额彩礼”等主题宣传5700余场,方言文艺演出100余场。数据见证实效: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33%,7660个“五个美丽”项目让乡村绽放新颜。

民心所向汇聚共建力量,小善大爱点亮文明星空。东山樟塘镇湖尾村的幸福食堂建设现场,村民陈阿勇一句“很乐意捐出来”质朴动人——他主动让出老宅配套义诊室和洗衣房,七户村民让地捐料,老砖木料循环利用。这座338平方米的食堂即将服务288名老人,使樟塘镇成为全县首个幸福食堂全域覆盖的乡镇。这种“六尺巷”式的礼让精神,与长泰区武安镇“夕阳红”宣讲队的芗剧说唱、南靖坂场村简办婚礼上的红糖汤圆一起,构成了文明乡风最温暖的注脚。

漳州乡风文明的生动实践印证:当祠堂里的芗剧新曲唱响时代心声,当积分超市前的长队折射价值认同,当村民让出的三尺巷陌筑起幸福食堂,文明乡风这把“金钥匙”已然开启物质精神双富足的“幸福门”。这缕清风吹过龙江大地,千载龙江流日夜,文明新风润万家——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终将在人心的深耕处落笔生花。(漳州文明网 “漳州110” 卢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