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清晨,古田县城西街道青云社区“小巷管家”张老师攥着民情记录本快步走向党群服务大厅:“李奶奶昨晚在里弄差点绊倒,这片必须尽快装灯。”这一幕,拉开了156盏路灯照亮社区治理之路的序幕,也让“小巷管家”这支活跃在街巷的队伍,在2025年再度生动演绎了基层治理的创造性探索。
“小巷管家”是古田县苏墩村“晨巡晚议”传统在城市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在青云、文河等社区落地时,早已从简单的巡查升级为“发现即办”的治理链条。张老师反映的照明问题,正是管家们日常“晨巡”中捕捉到的民生痛点——跃进路、建设路等片区老人孩子多,夜晚黑灯瞎火隐患大。
“这事不能等!”青云社区党总支书记林丹丹当即组织人员召开了安装路灯议事会。小巷管家、党员、网格员以及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出主意:“咱分片摸底,先保老人多的片区。”“我认识搞测绘的邻居,能帮忙定点位。”最终,“党总支引领、管家推动、居民参与、多方协同”的方案一锤定音,156盏路灯的图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渐渐清晰。
此后半个月,“小巷管家勘察队”成了街巷里的风景线。谢明娇等管家带着卷尺、手电筒,踩着晨露走遍角落:“王大爷家后门路面坑坑洼洼,灯得装高些”“幼儿园门口要装防眩晕款的”……他们手绘的“民情地图”加上专业测绘数据,让156个点位精准落地,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
施工队进场时,管家们在工地旁支起“议事角”。“张哥,灯往南挪半米,别挡住二楼窗台”“这路口得再加一盏”……居民的每个建议,都被管家们当成“施工指令”,当天收集当天调整。这支平时忙着政策宣讲、调解纠纷、陪同医生上门义诊的队伍,此刻又成了“工程监理”,把“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用到了实处。
一个月的时间,156盏路灯陆续亮起,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更暖了人心。居民王大叔指着路灯下巡查的管家笑着说:“以前是我们催着干,现在管家们带着咱一起干,这灯不光照路,更照见了贴心。”
青云社区现有24名“小巷管家”,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这些活跃在街巷的红马甲,正用“晨巡晚议”的传承、“双向奔赴”的担当,让156盏路灯的光亮,成为社区治理最温暖的底色。在这里,每一盏亮起的灯,都是“小巷管家”用脚步丈量出的幸福印记。(闽东日报 王薇 吴岳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