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南平 > 松溪县
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二八”密码 文明振兴
//wmf.fjsen.com  2025-07-17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7月17日讯 在闽北松溪县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的源尾村,是一块被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这里既是革命老区村,也是中央红军村。如今,这座村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完成了从“软弱涣散”到“明星示范”的蝶变:先后荣获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其以“红色底蕴+文明实践”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正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

源尾村组织开展“相约二八”主题党日活动,全村近100名村民响应参与。虞録録 摄

创新“相约二八”机制,激活乡村治理“生物钟”

每月28日的主题党日,是源尾村雷打不动的“治理生物钟”。通过“群众提约、支部定约、党员践约”的“三约模式”,即中旬征求意见会让村民“话事”,20日村两委整合诉求形成“任务清单”,28日党员带头开展践约活动,构建起闭环治理体系。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谋划,10年累计开展活动超300场,参与人数从最初的30人激增至百余人,甚至吸引外出乡贤通过“云赞助”参与治理,形成“党员带、群众跟、乡贤帮”的共治格局。

曾有村民在河道清理活动中感慨:“以前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每月28日成了全村的‘家务日’,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主动线上‘领任务’。”

近些年来,源尾村不断上演着动人的文明实践,2024年汛期,源尾村连降大雨,村民游义有通过“提约”反映汛期烟叶采摘难题,党员干部立即带头帮忙抢收烟叶,帮助烟农挽回了经济损失。

源尾村在村委会大门口公示村规民约和“12345”工作法。 虞録録 摄

移风易俗破陈规,量化标准树新风

针对农村大操大办顽疾,源尾村在2018年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即100元礼金上限、20桌宴席封顶、300元餐标控制、限定四类宾客范围、五次宴请红线,用“硬指标”破解“软陋习”。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设立“红黑榜”、搭建代办点,党员干部带头签下《“12345”移风易俗承诺书》。

村民江大叔的儿子结婚时,主动按公约操办宴席,他感慨道“以前办酒要花6万元,现在按‘12345’标准,只花了2.5万元,省下的钱给孩子创业更实在。”2018年以来,源尾村160余场红白事均严守公约,年均为村民节约开支近180万元。

村里还筹资100万元建成公益性骨灰楼,推行“不占耕地、不立墓碑、不烧纸钱”的“三不”绿色殡葬,节地超20亩,彻底改变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旧俗。

杨春英经常入户为村民量血压。虞録録 摄

文明实践育新风,积分超市“兑”出参与感

源尾村“爱心美德公益超市”以100多类商品明码标积分,将全村2107人纳入管理,每人都有专属积分档案,参与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行为均可攒积分,还能与“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挂钩。

“积分超市在村委会的支持与乡贤的帮助下,成功运转了起来,自从实施积分管理以来,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站队伍不断壮大。”源尾村书记杨春花说。

杨春英是源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她热心公益,但凡有空总会参与“相约二八”活动,为村里办事、为村民解忧,在村里有口皆碑。“春英人很好,每月都会来看看我,陪我聊天,帮我做家务。”85岁江大爷夸道。

近一年,源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红色花桥”讲习班和“源尾话事”点单平台,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在村里开展农技培训、便民服务等活动130余场,解决民生问题45件,办结率100%。

源尾村设计“红色文明实践线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虞録録 摄

红绿融合强产业,红色土地长出“振兴果”

源尾村将红色资源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合一”服务点——既是红色文化宣讲站,也是产业发展指导站,还是便民服务站。

红色讲习员讲述革命故事,游客沿着“红色文明实践线路”参观旧址,触摸历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讲政策,朗朗上口的乡音说唱,让政策宣讲变成了村口的“文艺盛会”,让文明新风深植于红色土地上。

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深耕生态农业,让苦笋、马家柚等乡土产品成为源尾乡村振兴产业。“通过讲习班,邀请科技特派员给我们培训苦笋竹林培育技术,让我们清晰掌握正确的管护方法和采笋技巧。”种竹大户江诗飞说。如今,仅苦笋一项就带动户均年增收3000元,红绿融合的产业模式让村集体经济保持在50万元以上。

从“穷山沟”到“文明村”,源尾村用党建“红”引领治理“绿”,用制度创新破解陈规陋习,用文明实践滋养乡风民风。如今,这座红土地上的村庄,正以“全民参与、全域振兴”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着党群同心的时代答卷——“相约二八”的治理密码、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正让红色源尾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松溪县花桥乡 虞録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