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五一” 假期将至,各地将再次迎来旅游热潮。在饱览湖光山色、感受风土人情时,游客们别忘了带上 “文明” 这个重要行囊。
近年来,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也逐渐增强。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途中能够文明出行,并且主动地帮助他人。这说明,文明旅游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景区人流高峰时的插队拥挤,公共场所的大声喧哗,文化古迹的随意触碰等,这些行为破坏了假期氛围,也影响了他人心情。
文明旅游,需要 “春风化雨” 的引导。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正面且持续的引导。各地区要加强文明日常教育,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文明旅游的重要性,让文明行为成为自觉,并结合法规宣导,普及旅游法规,让公众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后果,提升规则意识。同时,要利用假期出行高峰,在机场、车站等场所开展文明出行教育,引导大家自觉遵守秩序。此外,各大景区要建立志愿服务站点,组织志愿者在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活动期间提供旅游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传递文明旅游新理念新风尚。
文明旅游,需要 “雷霆万钧” 的约束。文明旅游也是对社会秩序的考验。一方面,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例如,对破坏文物、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设定严格的法律后果,以此形成有效威慑,以此规范游客行为,维护旅游秩序。另一方面,要鼓励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遵守行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实施《导游服务规范》,确保导游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明提示能力。同时,鼓励公众监督不文明行为,并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曝光。设立奖励机制,表彰那些展现出良好旅游习惯的游客。
文明旅游,需要 “锐不可当” 的自觉。每一个人都是文明旅游的重要推动者。游玩时,一个不文明的小举动,都可能导致土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垃圾污染等问题,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在古迹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不攀爬、触摸文物古迹和展品;不破坏自然景观、植被,不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景区环境之美,少不了文明行为细节的积累,游客还应注意一处各乡俗,一处一规矩。旅行途中,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不影响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到哪里都是通用法则。
出游一程,文明一程。我们踏足山水,亦在书写文明的诗篇。每一份对自然的呵护、对文化的尊重、对他人的体谅,都是对传统美德的延续,也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在 “人山人海” 中,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处风景背后的独特韵味,让文明之光照亮旅途,让每一次旅行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晋江市委文明办 张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