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为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数字赋能政务服务”“为民办实事”改革工作精神,落实市政府工作部署,近段时间来,泉州市开展了“假如我是办事人”专项体验活动。这项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亲自跑办事流程,找出其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看似简单的“角色互换”,背后是政务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
纵观泉州各地的实践,“假如我是办事人”活动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泉州晚报4月15日报道,台商投资区创新性地将活动细化为“如我在询”“如我在办”“如我在用”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体验闭环;4月7日报道,永春县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成果的体验,县公安局推出的“一窗通办”改革,打破了各警种部门业务壁垒,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件事”;3月3日报道,泉州开发区通过建立“两项清单”、开展“三项活动”,深入体验政务服务流程,收集改进意见,为营商环境做“体检”……
当前政务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源于部门在设计流程时陷入“管理盲区”,工作人员虽然熟悉业务规则,却难以察觉群众在材料准备、表格填写、窗口往返等环节的实际困难。“假如我是办事人”活动,让政府部门工作者从“审批者”变成“办事人”,他们恍然发现:原来一些看似合理的表格设计,对普通群众可能意味着理解障碍;一些重复提交的材料要求,会让人产生“折腾”的无奈;至于那些漫长的等待时间,更会消磨办事群众的耐心与信任……
“假如我是办事人”专项活动也能促进真改革。通过换位体验,许多过去被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倒逼各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台商投资区通过活动查摆解决审批堵点59个,远程踏勘拓展至支持4种办事情形,累计开展497件,企业行政成本降低75%;又如永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体验二手房转移登记流程后,发现界面个人信息输入内容偏多,及时向省厅提出优化建议……这些实实在在的改进,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少折腾。
“假如我是办事人”专项活动的出发点既是为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而深层次地看,是政府角色认知的根本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往往以“管理者”自居,习惯从自身便利出发设计流程,形成了所谓的“部门思维”。“办事人视角”打破这种思维定式,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身份重构,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这种转变既是服务态度的改善、办事效率的提升,也是治理理念的深层革新,体现了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我是办事人”专项活动的三个体验角度——窗口办理、线上办理、基层办事,全面覆盖了当代政务服务的所有接触点。这种设计反映出对政务服务本质的深刻理解:政府服务不再局限于物理窗口的面对面互动,而是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多层级的服务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办事人视角”必须同样全面而系统。
真正的善治,始于权力对普通百姓的谦卑。我们乐见“假如我是办事人”从专项活动升华为常态化的工作方法,让“办事人视角”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遵循——新政策制定时,多想想群众会不会理解;新系统设计时,多问问群众是否方便;新流程实施时,多看看群众满不满意……政务服务越贴心,群众和企业办事更顺心,这也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泉州晚报 曾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