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三明市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③:城乡共绘新画卷
http://wmf.fjsen.com  2024-08-30 09:05:17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天蓝水澈、村居整洁、邻里和睦、弘扬新风……在地处闽西北的山区小城三明,城乡随处可见一个个诠释文明的动人画面。

20世纪80年代初,三明在全国率先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成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领跑者。在“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等一系列持续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三明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不断擦亮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底色,为三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守正创新 推动文明建设

三明市下辖11个县(市、区),是福建的重点农业产区,近80%人口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文明,就没有全市的文明。

1985年,三明市委明确提出了以城带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当年9月,三明组织各县(市、区)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竞赛协议,自此拉开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序幕。

文化活动进乡村

随着治理“脏、乱、差”、全民文明礼貌月、“三优一学”等活动的开展,文明新风从城市吹向农村。

机关抽调干部分赴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组织力量逐村逐队宣传党的新政策、新思想、新理论;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开展“脏、乱、差”整治,着力解决出行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八大难”问题,城乡各处的文化中心、农贸市场、公园公厕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改造乡镇生活污水管网165.23公里;推进11个乡镇全域落实垃圾分类机制,累计完成投资572万元;实施乡村裸房整治8500栋,已完工7135栋;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和公厕管护捆绑打包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一系列紧跟时代潮流,紧贴群众需求的举措,与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和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农户”逐层推进、城乡并举的创建格局,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城乡焕发新貌。

以城市优质资源支持农村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市水利局在泰宁县梅口乡谢家坪村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活动,以托管代耕方式参与粮食生产,认领抛荒耕地。自2022年以来,通过“联乡村,促振兴”党建结对帮扶共建,市水利局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农事劳动,宣传扶农惠农政策,帮助挂点村解决农业生产和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文明创建带动作用,引导各地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共学科学理论、共促文明创建、共育文明新风等方面,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

截至目前,三明市共推动1059个市级文明单位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共培育304个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其中全国文明村镇21个。全市基层村(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探索实践 共育文明新风

在三明城乡各地,赶集这一传统民俗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实践集市”正成为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在永安市洪田镇“文明实践集市”,百余名群众现场参与“文川溪护河环保行动”集体签名,为群众带来丰富的环保知识;宁化县石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文明实践集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用方言演绎的“三句半”快板,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一场场遍布各县区村镇的热闹集市,让“文明风”融进“烟火气”,将“赶集日”变成了“惠民日”。

永安市洪田镇“文明实践集市”

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明市推动文明单位积极与基层开展结对共建,将优势资源向乡镇倾斜,推动城乡文明实践工作一体发展。截至2023年底,各结对单位投入共建资金1.26亿元,开展共建活动1.8万余场次,惠及群众54.6万人次,13个文明单位被评为三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示范单位。

培育文明乡风,要让农民唱主角。走进将乐县常口村,被刻在村口石碑上的72字村规民约,讲述着村中的文明故事,也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变化。

1989年,将乐县以常口村为试点,率先开展“创十星评十户”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充分肯定。殷殷嘱托被纳入新一轮村规民约的修订,刻在石碑上,立在村口,守护村民的精神世界。

村规民约是村民行为准则的“标尺”,也是三明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厚植文明沃土的重要抓手。

2022年起,在市委文明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等部门单位的指导帮助下,全市乡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修改细化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为抓手,组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群众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践;引导乡贤参与组织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成立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襄助乡村两委强化监督和教化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截至2023年,全市1737个村均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

在新村规民约的影响下,各村镇纷纷破除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涌现出一批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典型事例:将乐县常口村村民嫁女儿以林业碳票当嫁妆;宁化县淮土镇孙坑村老人集体过寿;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违法用火的村民不仅被依法处罚,还按村规民约请全村群众看木偶戏……

一本本新村规民约,不仅将文明新风吹遍乡野,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已然成为村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南针”,治理乡村的“助推器”。

林业碳票

融合发展 绘就和美新卷

眼下,走进位于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的阜兴面干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忙碌着,打面、切面、称重、封口、装箱……一包包面干制作完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阜兴面干的热销,得益于夏茂镇积极探索建立的“跨村联建”模式。依托俞邦村“沙县小吃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夏茂镇统筹区域优势资源,以俞邦村为联建主村,以地缘、人缘、产业等为联结点,辐射带动长阜、儒元、西街、松林、东街五个村打造俞邦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做活做好“小吃+”产业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跨村联建”,效益提升。仅阜兴面干的销售额就提高了近两成,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截至今年5月,已为村财创收超18万元,实现了村民、企业、村集体三方共赢,成为城乡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范例。

近年来,三明市持续探索“跨村联建”“168”等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随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一批批助推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为三明市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走进尤溪县半山村,村庄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多彩墙绘和无人值守的蔬菜铺,艺术与文明交织,处处洋溢着文明气息。

“原来的半山是‘赌博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没有收入……”谈及昔日半山村,半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上斗感慨不已。

发挥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林上斗发动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盘活村内耕地、宅基地、林地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等产业。

在文明新风的滋养下,半山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实现“双提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半山村铺开,引来了一群年轻有为的青年。

新知青艺社创办者周青、洪纬夫妇,看中半山村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建筑,选择扎根半山村,用艺术点亮乡村,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以来,周青、洪纬夫妇把古民居盘活,打造成剧场、民宿、咖啡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这里创业。

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村居环境的精心打造,三明城乡的美丽蝶变,每一个坚实脚步,都凝聚着文明的力量。近年来,三明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先后制定实施《三明市文明乡风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三明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提升工作方案》,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活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等,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村文明夯实基层基础,以县域文明支撑社会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三明这片充满希望的文明沃土上,乡村与城市携手共进,产业与文明深度融合,一幅城乡和美新卷正徐徐展开。(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睿 通讯员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