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村容村貌整治。图为整治后干净整洁的村庄一角
文明风4月13日讯 近年来,长泰县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县荣誉称号的同时,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资格,2016年、2017年长泰县先后参加中央文明办在哈尔滨、山东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一、环境“美化”,打造宜居家园
长泰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一个个美丽乡村,打造“慢客长泰”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促提升。制定科学规划,目前全县62个行政村启动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完成52个,完成率达83.9%。通过专项整治,先后开展 “田园风光、生态之城”、“整治水环境·保护母亲河”行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计划、“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投入专项资金3.91亿元整治流域水环境,投入2.3亿元专项资金进行生猪养殖整治。着重突出亮点,打造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后坊村,岩溪镇上蔡村,陈巷镇古农村,坂里乡新春村等一批拥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层次和水平。
二是“垃圾不落地”探索促推广。长泰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作之一,辖区内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这项经验成为福建省乡镇长及村建站负责人建设业务知识脱产培训班(共11期)的必讲教材。在农村,每年投入垃圾处理专项经费约2700万元,全县71个行政村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收集率90%以上,转运率100%。在城区,采用“居民集中收纳、环卫统一收集”的作业模式,由保洁员、电动垃圾收集车、后压缩式垃圾转运车定时定点收集转运垃圾,实现垃圾“不隔夜”。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促发展。以良好生态基础、优质产业带动,让群众共享成果、得到实惠。生态农业方面,加大现代花卉、农家乐、旅游民宿、林下经济等扶持力度,不断壮大农业品牌,岩溪青年果场芦柑基地被列为农业部芦柑标准果园,旺亭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生态旅游方面,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泛华博览园、山重古村落、龙人古琴文化村、中华汉文苑等一批生态旅游精品和一批精品民宿。后坊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山重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漳州市“赏花摘果四季游”在长泰县启动,福建(漳州)美丽乡村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长泰,国际登山精英邀请赛成功举办,2017年游客接待量增长20.7%,旅游总收入增长26.4%。
岩溪镇珪后村龙津大讲堂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人文“优化”,涵养文化品位
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古琴艺术之乡”为载体,打造长泰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一是增设施夯基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成文明乐园、乡村公园45个,村级宣传文化中心15个,农家书屋3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6个村、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3个,实现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村全覆盖”,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活动需要。
二是重教育强阵地。加强教育阵地建设,全县近70处旧庙宇、祠堂被改建成农村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等重要主题教育阵地,如:把正顺庙建为“弘扬孝道”示范基地;把珪塘追远堂建为“婚育新风”宣传基地;把文昌阁建为长泰历代名人先进事迹陈列馆,把张氏家庙建为楷模馆;把五里亭建成廉政建设基地。
三是提气质创特色。设立每年480万元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着力打造让人“记得住乡愁、富有长泰味”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内涵和“气质”的提升。如,古仓自然村形成“五彩玉米”、“玉米古仓”独具产业文化特色;珪后村、林溪村分别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武安镇古街老巷创意彩绘,展示状元文化、长泰记忆、移风易俗等主题,受到了《海峡都市报》、《闽南日报》、东南网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四是重创建树典型。推进文明村镇创建,长泰县岩溪镇、武安镇、珪后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其它7个乡镇(场、区)都进入省级文明乡镇行列,52个行政村被评为文明村,文明村镇覆盖率达73%。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共有县级道德模范31人,市级道德模范4人,“福建好人”15人,“中国好人”3人。开设“龙津大讲堂”,开创大众化宣讲新路径,其中“龙津大讲堂”示范点珪后村、龙人古琴文化村被确立为漳州市社科普及基地,长泰也获评全省第二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创建县。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165支、志愿服务站28个,其中古农农场商会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获得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巾帼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及福建省首届志愿服务项目金奖;旅游区山重小学红领巾“小信鸽”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央文明办“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每年元宵节珪后村均开展元宵点灯活动,传播孝道、男女平等的家风家训
三、风气“净化”,树立文明乡风
长泰县把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
一是狠抓氛围营造。各乡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文明新风,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设立遵德守礼提示牌和善行义举榜,设立“红黑榜”曝光反面典型,形成破除不良风气的强大舆论压力。
二是传承家风家训。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家风家训馆、乡愁记忆馆、风俗民情馆、乡贤文化馆等“四馆”,引导家家户户承家训、传家风。陈巷镇整合乡村公园、镇综合文化站等周边资源,将家风家训、廉政文化宣传融入到家风家训馆、“四知园”的建设中;坂里乡新春村以祖厝“崇本堂”为载体,布置汤氏家风家训馆,讲述归侨文化,传承爱国爱乡的忠孝文化。
三是倡导民俗新办。把全县各村360多个旧节日改造成“同村乐”,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到农民日常生活中。如:把旅游区山重村“赛大猪”和岩溪镇珪后村“下水操”传统民俗,演绎成为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创业以及忠、义、勇精神的民俗活动;武安镇京元村张氏家庙元宵节点灯活动,改变只有生男孩才能进家庙点灯的风俗,弘扬婚育新风;林墩管委会取消家家户户摆大猪习俗,过简约健康的民俗节庆。
四是发挥村民自治。充分依靠“一约四会”(即乡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和服务,强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能力,有效遏制各种陈规陋习。
五是注重以文化人。重点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村,形成了“城关龙、溪东狮、京元球、珠坂戏、鹤亭木偶、金里书法、珠浦剪纸”等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赋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新内涵,倡导文明过节、节俭过节。
长泰县一家生态农场推出了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厦门游客 王文强 摄
四、 管理“序化”,提升文明素养
不断探索农村秩序管理模式,推动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文明有序的新农村形象。
一是强化交通秩序管理。狠下功夫推动智能管理,共投入2300多万元,增设标线、标志牌、电子监控、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查处交通违法违规,组织公安、交通、城管、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0余个部门,多批次开展综合整治,保持常态严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将摩托车驾驶证考试时间交由群众来定,定期下乡开展摩托车检测服务,推行摩托车、电动车“带牌销售”,缩短办理登记手续流程。
二是强化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各乡镇农贸市场整体文明程度,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无证无照专项整治、食品安全质量整治、农产品快速检测、肉类经营品质检疫检验,达到规范经营效果;集中环境改造,集中清除“四害”孳生地,加强占道摆摊设点整治,开展 “三合一”场所排查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大力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暴力犯罪、打击“黄赌毒·盗抢骗”、打击网络造谣传谣、依法化解信访积案、整治交通安全隐患和铲除消防安全隐患“六大专项行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功率96.3%。(长泰县文明办、漳州市文明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