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资讯 > 正文
福建文化:中华文化的“桃花源”
http://wmf.fjsen.com 2016-03-08 08:43:16 树红霞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讲座现场

福建之所以被誉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主要是因为闽地历史发展至今,已产生众多的文化意象符号,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贡献良多,在中华文明历史的演进轨迹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前不久,福州西湖畔的大梦书屋,闽文化学者马照南畅谈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三大贡献,带读者一起走近独具魅力的福建文化。

“福建山水环抱的地理形态催生了众多历史文化事件,这其中包括大规模的中原南迁,北宋著名诗人李纲将这相对封闭的东南一角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桃花源’。”马照南说。

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贡献,突出表现在海洋文化与南岛语族的影响力。

“中华文化种类俱全,包括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游牧文化。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马照南说。

早在7000多年前,福建先民们就以海为生,开始创造海洋文明。“从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到闽越国文化,再到连江独木舟、妈祖文化……福建海洋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马照南举例说,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多个文化层,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南岛语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近年来,中外专家在福建沿海多次合作挖掘,从霞浦、平潭、昙石山、晋江、东山都发现南岛语族考古现场。大量事实证明,平潭壳丘头正是南岛语族最早离开原乡的起点。

南岛语是福建史前和上古时代先民的语言。从语言学、考古学、人类体质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南岛语族与5000年前的福建人是一家人,他们所用的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基本相似。

“福建古代人和南岛语族不但语言相通,而且体貌相似、习俗相近、工具相同。”马照南举例说,岛语族迁徙的路线上,主要工具叫作有段石锛。平潭壳丘头遗址发现了目前最早的有段石锛,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构建中华民族温馨的家园

“朱子理学是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二次大贡献,尤其是 《四书》的产生,使中华文化有了最主要的经典,构建了中华民族温馨的精神家园。”马照南说,朱熹继承发展了孔子思想,把文化发展由“五经时代”推向儒、释、道相融合的“四书时代”。

《五经》 是孔子的作品,《四书》 是朱熹挑选加以编注的。他认为“五经”内容丰富,但不简便,遂用40年时间编注 《四书》。

“《四书》 继往开来,保证了中华文脉的延续。《四书》 是朱熹确立的,还是在福建确立的,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首次完成了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马照南说,朱子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解决了时代命题与文化命题,端正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

同时,《四书》 以崭新的文化形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标志。1593年,利玛窦将朱子 《四书》 译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将儒家典籍介绍到西方,对西方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德国哲学家康德、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等都受到朱子思想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评定武夷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主要指朱子文化。联合国专家们为朱子思想文化起了一个国际化名词“后孔子主义”。仅就这一评价,就足见朱熹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开启救亡图存的新时代

以林则徐的“林学”和严复的“侯官新学”为代表的近代闽都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起抗争、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是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三次大贡献。

作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乃闽都精神根脉的发源地。这里可谓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见证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

“这些福建先贤,正是在闽都文化土壤滋养下、读着朱子著作成长起来的。”马照南说。

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是最突出的代表,在他身上突出体现了孔子、朱子的人格理想。学者称林则徐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思想为“林学”。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强、走向复兴的代表性、标志性的人物。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马照南说,林则徐所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文化极强凝聚力,激励了一代代爱国者。

严复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古老的民族正从传统向现代艰难地转型,无数先辈苦心孤诣地探寻出路,严复就是其中之一。他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

“评价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三次贡献,是对闽文化历史价值的又一次重估,在对文化进行审美式解读的同时,我们需要在浩瀚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找寻其落脚点,从而彰显福建文化独有的历史魅力。”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3-03海滨小学与共建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活动
  • 2016-03-03海沧弘扬汉字文化 实验中学办首届汉字听写大赛
  • 2016-03-01新罗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东肖
  • 2016-02-26突出文化内涵 实现惠民利民
  • 2016-02-24崇兴造船厂:这处文化遗存,拆还是不拆?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