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资讯 > 正文
福建文化:中华文化的“桃花源”
http://wmf.fjsen.com 2016-03-08 08:43:16 树红霞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开启救亡图存的新时代

以林则徐的“林学”和严复的“侯官新学”为代表的近代闽都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起抗争、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是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三次大贡献。

作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乃闽都精神根脉的发源地。这里可谓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见证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

“这些福建先贤,正是在闽都文化土壤滋养下、读着朱子著作成长起来的。”马照南说。

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是最突出的代表,在他身上突出体现了孔子、朱子的人格理想。学者称林则徐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思想为“林学”。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强、走向复兴的代表性、标志性的人物。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马照南说,林则徐所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文化极强凝聚力,激励了一代代爱国者。

严复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古老的民族正从传统向现代艰难地转型,无数先辈苦心孤诣地探寻出路,严复就是其中之一。他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

“评价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三次贡献,是对闽文化历史价值的又一次重估,在对文化进行审美式解读的同时,我们需要在浩瀚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找寻其落脚点,从而彰显福建文化独有的历史魅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3-03海滨小学与共建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活动
  • 2016-03-03海沧弘扬汉字文化 实验中学办首届汉字听写大赛
  • 2016-03-01新罗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东肖
  • 2016-02-26突出文化内涵 实现惠民利民
  • 2016-02-24崇兴造船厂:这处文化遗存,拆还是不拆?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