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厦器官捐献外来务工者居多 公众对器官捐献有误解
http://wmf.fjsen.com 2015-10-27 10:30:3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在厦器官捐献出现怪现象,捐献者多为外来务工者,图为器官捐献者家属签字(资料图厦门市红十字会供图)

东南网10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爸爸不行了,我愿意把他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

本月17日晚上9点多,在厦门市第二医院手术室外,从贵州来厦打工的小穆,红着眼睛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手术室内,他51岁的父亲穆玉强,因哮喘病发作抢救无效,再也没能醒来。

但穆玉强捐赠的肝、肾,将让3名与死神抗争的重症患者重获生存希望;他捐出的一对眼角膜,也将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这天,他成了厦门2015年第三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也完成了自己涅槃般的“生命延续”。

故事1 一个淳朴善念 捐器官义助5人获新生

因为弥足珍贵,被捐献的器官一直被誉为“生命的礼物”。而搭起死亡的悲痛和新生的喜悦之间桥梁的,是一个家庭的无私善念义举。

小穆与妻子在厦打工,一家四口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今年8月,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父亲看我们又打工又带小孩挺辛苦,说要来帮忙带孩子。”小穆说,父亲从小就有哮喘病,近几年病情日渐加重,时不时便会犯病,他们一直都劝父亲在老家保养身体。但今年9月初,父亲还是来了,不仅帮忙带小孩,还会去附近工厂打零工,说要存钱给孙子们读书。

10月15日白天,穆玉强到一处工地帮忙搭脚手架,当晚10点多在家突发哮喘晕倒。虽经120紧急送医,却丧失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父亲临终前,此前未接触过器官捐献的小穆和家人,经慎重考虑,决定捐出父亲的器官。“我们希望父亲的器官,能够帮助到其他病人延续生命。”小穆说,父亲生前一向乐于助人,他相信,如果父亲知道自己能帮到5个人,也会感到开心的。

故事2 一种无奈煎熬 不怕花钱就怕苦等器官

据厦门市红十字会数据显示,2014年度整个厦门地区完成器官捐赠登记共153人;2015年度,截至昨日登记123人;从2007年至今,总共捐献成功为13例。但这相比于庞大的器官需求,仍显得杯水车薪。

据介绍,厦门30个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中,仅1人能如愿得到移植。每天,他们忍受着病痛折磨,也焦急地等待着匹配的器官。“每天,都觉得像有把刀在割我的肝一样,痛得想死。”潘福躺在病床上,用手按着自己的肋部,肝硬化已经折磨了他两年。“我都不知道我弟媳是怎么扛过来的。她和我说,给老潘治病多少钱都舍得花,就是每天等着有没有合适肝源,这精神折磨她受不了。我眼看她的头发都白了。”潘福的表姐说,在厦门,能做肝移植的医院有两家,他们都排了队;但医生也说,如果能在一年内找到匹配的肝源,那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调查1 生命接力“掉棒” 闽南10人中可能9个拒捐

就在潘福苦等肝源的这段时间里,中山医院的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李岗山,也在为器官的事犯愁、奔波。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潜在捐献者多来自急诊、ICU。但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潜在捐献者,家属常因变故承受不小打击,加上闽南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的影响,根本无心了解器官捐献。”李岗山坦言,10个潜在捐赠者中,有9个都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捐赠,“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人家,工作很难做通”。

但几年前,李岗山遇到的一个患者却让他至今记得。那是兄弟俩,两人都是水手,身体看上去挺壮实,却双双患上肝癌。哥哥在治疗8个月后先离世了,弟弟的病情也进一步恶化。“当时,这个患者联系我说等他去世后,打算把身体、器官都捐了。他说,病了这么久,生死都看淡了,能帮到别人,就当是自己还活着。”患者的妻子和姐姐开始难以接受,但在患者的一再坚持下,最后流着泪同意了。

李岗山说,其实这个患者是想将身体和器官全部捐出,但因癌症患者的大器官已受到损伤无法使用,最后按照他的遗愿,将角膜和身体分别捐出。

调查2 引人深思的现象 捐赠者多为外来务工者

导报记者翻阅近年来在厦捐献成功的案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捐赠器官的,许多是在厦的外来务工者。

2014年6月,江西赣州的汪煌圣成功捐献肝、肾和眼角膜,成为厦门去年首位器官捐献者。同年7月,四川的廖六军捐献肝、肾、眼角膜和遗体。

2015年6月,四川的李先生因突发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去世,捐献了心脏、肝、肾,成为今年厦门首位器官捐献者。8月17日,今年第二例器官捐献者、四川的郭益双捐献了肝、肾和眼角膜。10月17日,今年第三例器官捐献者穆玉强,来自贵州。

这一现象,也得到厦门市红十字会和医院方面的证实。

一位不愿具名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贫穷富有是没有关系的。往往完成这种高尚奉献的,不是富豪家庭、不是高知人士,大多数是这种贫苦、平凡的人。”其中种种,不得不引人深思。

对话

公众对器官捐献有哪些误解偏见

在面对看似神秘的器官捐献时,公众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与偏见。为此,导报记者也采访了厦门市红十字会进行相关解析。

导报记者:有人担心在签同意捐赠书后,医院会不会就停止治疗?

红十字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唯有捐献者脑死亡、心死亡,进入一种不可逆的死亡过程时,人体器官捐献程序才会正式启动。而且这个临床判定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必须是一组人来共同判断后,还有相关人签字同意,才可摘取器官。

导报记者:为什么有些人自愿捐献,最后却没成功?

红十字会:并非所有有意愿的捐献者都适合,器官捐赠对器官质量要求比较严苛,除了器官老化、失去活力外,如果志愿者罹患如癌症或传染类疾病,器官就不符合移植要求。捐献者年龄也会对捐献产生影响。儿童最好大于3个月、重5公斤以上,成人最好小于55岁。

导报记者:为什么器官捐献是完全免费的,但接受器官移植却需几十万元的费用?

红十字会:虽然器官来自于捐献,但器官的获取和移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获取、运输、保存、检测以及手术医药费等,接受移植的患者需要承担,普遍都在数十万元。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10-2430岁儿子遭遇车祸离世 南安坚强父亲决定捐献儿子器官
  • 2015-09-30榕八旬老人志愿捐献遗体:作为党员更应移风易俗
  • 2015-08-28厦门妈妈为救陌生人 全家来福州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15-08-15女子坚持献血17年 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6岁小男孩
  • 2015-07-25福州大三女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陌生人生命:勇气就是敢做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