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清明时节 我们一起静享“慢”生活
http://wmf.fjsen.com 2014-04-02 14:52  白璐 来源:惠州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在竞争日趋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每天中午下班后匆忙赶到快餐店排队的你,或者每晚拖着疲惫匆匆走进水泥丛林蜗居的你,是否觉得“慢”生活已成为一种奢望?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在这个“速度”为王的时代,想要“慢”下来并非易事。社会本身就像一列高速前行的快车,技术革命在让我们充分享受快生活之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速度带给生活的逼仄与透支,一个典型例证就是,都市白领亚健康、“过劳死”现象的普及化、年轻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笔下这一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已然离我们渐行渐远。中国如此,国外亦如是。因此,移居法国的捷克作家米兰 昆德拉在其小说《慢》中不禁发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不过,“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清明时节,或许正是现代人可以放下重负,放松身心,静享“慢”生活的大好时机。

这种“慢”生活来自对父母的感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操劳一生的父母离去后,清明节我们来到他们的墓碑前,悄然献上一束花,不需放声痛哭,却可以久久注视,放飞思绪,表达哀思;无需任何所谓“时潮”祭品,但可以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祈福,感恩母亲甘甜的乳汁,感恩父亲一生的辛劳。对父母的感恩,源自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寻根”情结,成为孝道伦理实践的根本支点。“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感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薪火相传,孝道由此生也。

这种“慢”生活来自对生命的感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实中,城市化的高歌猛进,拜物主义思潮的盛行,大众消费文化的狂热,让我们太多的人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物化——终日患得患失,时时为物所役。清明时节,祭祖缅怀,也正是现代人可以借此稍作歇息,“停下脚步,等等灵魂”,伫立追思,感悟生命。这不仅能唤醒我们的感恩之心,培养我们的感恩之情,而且更会让我们敬畏生命,触摸生命的深度,领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这种“慢”生活来自对自然的感知。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在夏夜仰望星空,感知自然的深邃,想象宇宙的无限,也时常能听到稻田里的蛙声,草丛里蟋蟀的鸣唱。时至今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已让人对自然的这种亲近和感知沦为一段尘封的记忆。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日趋紧张,值此早春时节,清明之际,走出水泥丛林,走进青山绿水,在葱茏葳蕤中尽情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在亲近自然、感知自然中,激发热爱自然、低碳环保的公民意识,增强绿色发展共识,“向雾霾宣战”的国家动员才可能成为全民行动。

心远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聆听。“慢”生活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放松紧绷的神经,让栖居大地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感恩父母,感悟生命,感知自然,聆听内心的召唤,获得人生旅途中一份宁静的喜悦和随缘的自在。“慢”是人性的,一切以人为本;“快”则是见物不见人,速度才是王道。在这个草长莺飞、万物吐新的清明时节,就让我们一起好好静享“慢”生活吧!(特约评论员 白璐)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