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轶闻 > 正文
传统杆秤工艺精细复杂 制秤老师傅坚守四十年
http://wmf.fjsen.com 2013-06-25 09:49  罗剑生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制作工艺精细复杂

“这是一门精细的手工活,工序繁琐,大小程序加起来估计有三四十道,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会有偏差。”翁荣富感慨地说,“我们做的不仅是杆秤,同时还有良心。”

“做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需要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遇水不易变形的材料,如柞栎木、红木等。”翁师傅介绍说,为了保证木杆不开裂,选用的材料要在干燥处堆放两个伏天后才能使用。木材经过刨杆,变成了粗细均匀变化的圆柱体,再用细砂布沾水打磨光滑。经过测量后,装上“叨子”、秤盘或者秤钩,然后给木杆两端套上铜皮,既美观又能减少磨损。这样,一杆杆秤便初现雏形。

接着便是确定杆秤零刻度,即“定盘星”。定盘星的位置很重要,是后续工序的基础。确定完“零刻度”后,下一道工序则是“钉秤花”。一杆秤上有多少秤花,便需打多少眼,一杆最大秤重15公斤的杆秤要钻近300个眼。之后将一段段细铝丝插入眼中,折断、锉平,留下一个个星点“秤花”。数百个眼,几百次穿插、折断、锉平,这道程序尤其考验制作者的耐心。秤花的原材料也很有讲究,一般选用铜芯或铝芯。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均匀地刷上一层石灰水去除油污。石灰水自然风干后即用清水冲洗净杆秤,晾干;再用砂纸沾水打磨,让秤杆光润、上面的刻度即“秤花”更易辨识。

制秤技艺面临失传

普普通通的杆秤,多少年来已经成了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传说它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商品交易增多。那时虽然也有磅秤、弹簧秤,但杆秤便于携带、好用、价格又便宜。因此,人们选择最多的还是杆秤,那些年做生意的多,一天就能卖出几杆秤。”翁师傅回忆说。

“现在的手工杆秤不好卖了。电子秤比这个方便得多,做生意的都用电子秤了,杆秤生意慢慢地走下坡路。一杆15公斤新秤卖40元,没赚头,卖不出去,吃饭都会成问题。”翁师傅告诉记者,做杆秤是件很费时间的纯手工技术活,后一辈的人也无意学习,家传的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