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文明风首页 > 正文
闽系红砖建筑捆绑“申遗”:留住古厝那抹红

2012-03-06 09:00  苏丽艳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红砖红瓦,燕尾山墙,细处辅以精美木石雕刻。在闽南,红砖古厝是再常见不过的建筑形式.

新垵红砖厝建筑群周边环境杂乱

  探访

  漳州龙海埭美水上古民居

  秩序井然的“世外桃源”

  站在村外的高处环视这里,远山,田园,水道,小舟,民居,和谐一体,尤其是环绕村庄的水道,像一条翡翠玉环,将整个村子圈起来。站在村外的高处俯瞰这里,一座座,一户户,整整齐齐,比肩依偎,纵看一条直线,横看一条直线,像阅兵一样经受时光老人的检验。

  这就是人称“闽南第一村”的漳州龙海东园镇埭尾村埭美社“水上古民居”,红砖瓦,灰白墙,燕儿尾,绕城水,是它的特色。

  一排整齐划一的古厝之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当边门全部打开,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形成了。“只要你连着敲边门,就可以一路穿厝而过。”在村里溜达的小伙子说,他们这边的人,下雨天不带雨伞跑遍全村也不会淋湿,走的就是这条捷径。

  据67岁的村民陈训生介绍,埭美社已有560多年的历史,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25世孙陈均惠的第八世后裔开基,至今仍为陈氏族群的聚居地。最新的统计显示,埭美社共有古厝276座,其中明清时期的有49座。数百年来,埭尾村村民都严守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

  村民陈志强认为,埭美社众多红砖古厝的特殊格局,不仅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精巧构思,还蕴涵了闽南人特有的一种人文精神,即互相关照、守护相望、多样和谐,“埭美社现在水上古民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充满秩序的‘世外桃源’了”。

  漳州潘厝古民居群

  钢筋水泥里的清“世界首富”故居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潘厝社,隐藏在高楼大厦中间,目前还有23座保存完好的闽南红砖传统建筑。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潘厝古民居群。其中比较集中成片的有11座,共2排155间。遗憾的是,这一抹艳红色彩早已湮没在四周的钢筋水泥里。

  这里的古厝一般都分为三进(前厅、中厅、后厅)两个偏房,全部为砖木石结构。尽管有的房子已有些破败,但窗柱上精致的青石雕以及墙壁上花俏华丽的砖雕,依稀可以看出当年这边的富裕。村民称,当初建设这些房子的主人非官即富。

  54岁的纪建华自称是潘厝社的外孙,他的母亲姓潘。据他介绍,潘厝的这些红砖古厝是十八世纪“世界首富”、广州十三行的商总(即行商首领)潘振承的故居。根据一个与潘振承做过生意的法国商人发回的《法国杂志》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多达300万法郎,财产比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因此,潘振承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不过,“世界首富”的名头还是无法阻挡很多红砖建筑群被拆的命运。或许,就是因为周边环境被破坏了,潘厝古民居群未能入选初选的世遗点。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认为,潘厝的古民居群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古民居,非常具有代表性,应当加以保护。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