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番被淤塞掉的古金沟河道
西四环上有座跨越古河道的立交桥叫金沟河桥,横贯东西穿过铁家坟村落的一条道路叫金沟河路,这里曾是元代郭守敬两番主持开挖两番被淤塞掉的古金沟河道,莲花水系作为城市一般用水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但金代定都燕京城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不断增长的军备开支,对物资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今永定路以北的金沟河路,就是金沟河旧河道遗迹。后来因地势高低不平,河道经常淤塞影响通航,不得不于1187年废弃,留下了一条储水的沟。
■这里因风大沙多更名为沙窝
沙窝及复兴路之北,过去还有一个叫沙沟的村子,也已拆了十多年了,沙窝知名度最高莫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堆的骗子在此租房,那时人们笑谈:拎个破包,租个破房,穿身廉价西服在小饭馆吃个三五元一碗的破面,蹲在破街房角,张嘴一谈就是成千万过亿的大项目,可笑之极。
沙窝村原名杏园村,后来因为这里风大沙多,而更名为沙窝。1949年,这里有约60户人家。房屋又小又旧……50年代初,一些单位开始再次兴建,一些分散住户也开始迁移到此,形成居民区,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此地已经为今日家园等小区,四环路边的沙窝桥保留了沙窝的名字。沙窝村仅存的一些房屋,在今日家园的北侧,还在悄悄地隐藏着,不熟悉这里的,很容易忽视它。
■由永安万寿塔而来的万寿路名
万寿路北段是阜成路,北侧有明朝的慈寿寺,寺内有永安万寿塔,明神宗圣母慈圣太后万历四年(1576)年建,后来废弃,仅仅存孤塔。民间称八里庄塔。万寿路的名称,即由此塔而来。万寿路原为农田、土路,日伪时期改为砾石路。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铺筑沥青路面,是连接颐和园和丰台的主要道路。居民区、机关大院、商业区……慢慢在这条街发展起来。
朱各庄东起万寿路,西至西四环路。明朝成化年间,僧人道深《广慧禅寺开山纪略》云“京都之西十数里许玉河乡朱家庄五华梵刹……”文中称作“朱家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作“诸葛庄”;清朝《五城寺院册》“广慧寺在玉河乡朱家庄。”民国年间开始叫“朱各庄”,新中国之后仍称作“朱各庄”,当时只有40户人家,全是平房。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