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对新闻学的贡献
http://wmf.fjsen.com 2011-09-19 09:56  郑 治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少年中国

  国家需要变革,民智应当开启,如何打破外报统领主导中国新闻的困局?!恰在那个年代,一位伟人横空出世了——梁启超,他循着前人的足迹、顺应历史的潮流,一路走来。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笔名有哀时客、少年中国之少年、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等40余个。他从小熟读经史、国学功底深厚,17岁中举,18岁时晋京会试落榜,后拜康有为为师……仅从新闻学方面来看,在他27年的报界生涯里,亲自创办或者曾经积极支持过的报刊达17家,撰写文字1400万言,这些实践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巨大影响。我认为从更客观和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其影响与贡献不仅是在当时、近代,而是超越了时代的。

  19世纪九十年代,变法维新运动席卷中国,同时也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国人自办的报纸打破了外报在华之垄断,并在推动维新运动、宣传变法主张和思想上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其中梁启超和他的报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新派组织社会团体,创学社、建学会,办报纸。他们所采用的“三位一体”模式(将办报纸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长兴学社中一批维新骨干里,最有名的就是梁启超。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又在北京筹备报纸、学会,在京的强学会中梁启超担任书记员,他提出了“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

  在维新派最早创办的《万国公报》,梁启超担任编辑。其刊载内容多以洋务为主,每期必有梁启超撰写的论说,使越来越多不同阶层的阅读者和民众了解了维新变法的意义。后当《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时经费来源已不再单靠康有为独自支撑,而是得到袁世凯等达官贵人的援助,梁启超仍为主编之一。该报在内容上除论说外,更增加外电、外报上内容选译及国内报纸摘录等,对倾向于变革的官员、士大夫,及民众的影响和效果更加显著。这些报纸的创办为日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培养了人才贮备了力量,为变法维新更加广泛的宣传打下了基础。尽管报纸受到反动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敌视惊惧、查封停禁,但其产生的影响力是无法扼杀的。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标志着维新运动再度兴起,梁启超任报纸总撰述。此时他以从编辑《大公报》、《中外纪闻》时的初露锋芒,成长为独当一面、独树一帜的超级主编。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