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 治
历史是河流,海是归宿吗?我想海一样是过程吧,她是百川汇聚后重将发散的中转站,是江河溪流下一次汇聚的原动力。
思想是河流,归宿在何处?其归宿可是在思想的海洋里?
江河一路而来有缓有急,大海波浪翻滚有伏有起;两岸、海滩风景无限,水中、浪里鱼龙齐聚。然而静下心便不难发现,在澎湃的长河中、在汹涌的波涛里,总有几朵奇葩、几粒宝石供我们采摘,撷取。正如地球上土石虽多,却只极少数因天地造化方能变幻为大地的舍利(羊脂白玉)。思想也是如此,人人都会有,能够高挹遐揽、取精用宏、贯穴古今、笼罩中外者却寥寥无几,梁君启超恰是那佼佼者之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对于中国的影响广博深远,他的新闻思想和对新闻学的贡献深巨,他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局限、不仅在政治上更在思想、学术上给当时的人们和后世子孙搭建起了骨架、灌输了血液、添上皮肉,使我们得以在之后的发展中有所依傍、并添砖加瓦、改良修正,将身躯变得丰满健壮。在梁启超搭建的骨架里有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有扶危报国救民于水火的男儿本色,有跪天跪地跪高堂却不跪强虏霸权的骨气,有高瞻远瞩、目光如炬,有殚精竭虑、踌躇满怀,也有茫然无助不知前路,甚或有固执己见止步不前?……然而瑕终不掩瑜,他的事迹将后辈的我们带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热血沸腾、豪情激荡的年代,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领略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
往昔岁月
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史悠久,从古代的结绳、图画、烽火、谣谚,到木铎、甲骨、邸报,京报……仅拿报纸来讲,中国古代官办、民办的报纸都有着超越千年的历史。
然而我国新闻事业在走向科学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起步很晚。脱离了原始、奴隶社会的中国进入了一个世界上罕有的长寿的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统治使新闻信息从传播的方式、形式、内容,目的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固定和单一。
这期间我们也有过辉煌有过改变,比如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一些著作里就记录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们将理论结合于实际,为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做出指导和提供服务,这些思想、研究、理论、著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又如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世界文明之进程和传播等起到了巨大推进和改善作用。再如宋代时出现的与官报相对应的虽始终查禁然而仍存于世的民间“小报”、及清代时出现的专门以刻、抄报为生的民间报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打破之前仅有官报的局面。可这些终究无法改变封建自然经济严重阻碍我国报纸及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
封建君主专制下,注定了新闻是少数特权阶级的私属与工具,其固定的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其皇权至上的宣传宗旨、其单调刻板的承载内容,注定其封闭无知、愚昧落后、消极被动,裹足不前的命运。
这一切,终究改变了!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洞开了我们紧闭的国门,封建自然经济瓦解,我们的古代报纸被近代化的新报纸逐步取代。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