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师大教授自费开办两个乡村图书馆 希望代代相传
http://wmf.fjsen.com 2011-07-18 08:48   来源:福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林玉山老人向记者讲述办图书馆的经过。

核心提示:6年前,他一下拿出15万元积蓄,创办了全省首家个人公益性图书馆——杏山书馆;6年后,他又四处张罗,买来大批书籍,在自己家中再办了一个图书馆,作为杏山书馆的分馆,取名“炳仙斋”。他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子孙能把这个图书馆一代一代办下去。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17日,记者来到闽侯县上街镇新峰村。穿过狭窄的巷子,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杏山书馆分馆炳仙斋。

这是一座刚刚建好的6层楼房,夹在周边高矮不一的房子中,看起来并不起眼。

杏山书馆分馆为什么取名炳仙斋?读完书馆主人亲自撰写的《杏山书馆分馆感赋》,你就明白个中缘由了。《感赋》头四句写道:“先严讳绍炳,先慈吴赛仙;斋号炳仙者,追思怀椿萱。”椿萱,意即父母,原来书馆主人各取已逝父母名字中的一个字来命名自己的书馆,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怀。

在一层书库,记者见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书馆主人林玉山老先生。老人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退休前是福建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辞书家。

2005年3月5日上午,当时全省唯一个人创办的公益性图书馆——杏山书馆在闽侯县上街镇开馆,成为轰动当地的一件盛事。为了开办这个图书馆,林玉山投入了多年积蓄15万元。书馆藏书甚丰,除《汉语大词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二十五史》《辞海》《辞源》等大型工具书外,还备有医疗类、科技类、法律类、文学类、生活类、教育类等22种类别的书,供当地中小学生和村民免费借阅。 6年来,来杏山书馆借阅图书的村民已逾万人次。

说起创办图书馆的缘由,老人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辛辛苦苦一手把我拉扯大,她一直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从读中学到大学,我一直是靠国家助学金生活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办图书馆就是对党的恩情的一点微薄回报。”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