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大红大紫”为何比喻显赫?与古代官服有关
http://wmf.fjsen.com 2016-02-17 15:39:23 许晖 来源: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都是比喻人生显赫如日中天,那么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来形容,而非要用红色和紫色呢?这跟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定义以及官服制度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5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正色和间色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丝毫不得混用,比如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

作为间色的紫色本来是卑贱之色,《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但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偏偏喜欢紫色,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至于当时5匹生绢也买不到一匹紫色布。齐桓公看到这种现象十分担心,于是管仲劝他不要再穿紫衣,“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孔子针对这件事评价说:“恶紫之夺朱也。”厌恶用紫色夺去红色这种正色。

但是齐桓公始创的这个传统却流传了下来,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公服制度:朱、紫、绯(深红色)、绿、青。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个叫傅游艺的官员擅长拍马屁,一年之间自青而绿而朱而紫,时人号为“四时仕宦”。而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被贬官后的诗人只有穿“青衫”的资格。

“朱”是正色,“红”是间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用“红”取代了“朱”,由“大红”而“大紫”,比喻官位升迁,“红得发紫”也是同样意思。

“径庭”原来是失礼之举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彼此相差极远或者矛盾极大。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径庭”竟然是古时的失礼之举!

“径”的本义是步行的小道,比如“另辟蹊径”就是另外开辟一条小路;“庭”的本义是堂前的院子。门外的小道和堂前院子的地坪当然相差、相隔很远,但如果仅仅这样解释,“径庭”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平庸的词汇,古人也不会赋予它“大相径庭”的强烈语感。

《吕氏春秋·安死》一节讲述了孔子的一个故事。“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璠收,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径庭历级,非礼也;虽然,以救过也。”

玙璠,美玉,国君所佩。季孙氏是鲁国的三家权臣之一,鲁昭公想除掉三家,却反而被三家驱逐出国。季平子过世,举行丧礼,孔子入门站在左边,立于宾客的位置。主丧的季桓子用玙璠收殓尸体,孔子看见后“径庭而趋,历级而上”,对季桓子说:“用宝玉收殓尸体,就像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一样。”

《吕氏春秋》对此评价道:“径庭历级,非礼也。”“径庭”是指孔子从所立的西阶下横穿中庭快步向东,这是失礼的;“历级”是指孔子登上堂前的台阶时,一步跨一层台阶,这也是失礼的。《礼记·曲礼上》:“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这是说客人前脚登上一级台阶后,后脚也要登上同一层,并足后才能继续往上登;所谓“历级”,是说前脚登上一级台阶后,后脚不与前脚相并,而是直接登上上一级台阶。孔子之所以连连失礼,是“以救过也”,为了阻止季桓子的过失。你季孙氏把国君都赶跑了,竟然还要使用国君所佩的玙璠来收殓,实属大大的过失!“径庭”由失礼的举动引申为“激过之辞”,过分,偏激,再引申为悬殊。这就是后世所使用的“大相径庭”一词的由来。(许晖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