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将--咚将--得儿咚将--",一阵铙钹响,几声咿呀腔,男女老幼就搬着小凳扶将着赶过来了。待大家稍稍坐定,一记锣声"咣--",台下观众便一个个屏息凝视,随着剧情,大家或喜或怒或怨,或击腿,或扼腕,有的还随鼓板哼上几声。到精彩处,台上铙镲声声紧,台下掌声阵阵高,演员、观众共同陶醉在一个奇异的世界里……这就是罗卷戏曾经的魅力。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之一,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罗戏和卷戏的发源时间与发祥地都无从可考,从当前可以见到的史料中我们仅能看到罗卷戏演出的一些情况。从清康熙、乾隆年间的一些史料资料考证,罗戏在康熙年间曾经很兴盛,群众对它们非常喜爱。但清末开始走向衰落,民国时期仅有几地在流行,至1949年,锣戏已经没有职业班社。
据记载,罗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四百出,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随着罗卷戏走向衰落,大部分剧目已经失传,唱腔音乐曲牌也随之失传。目前知名的只有几十出,这一艺苑奇葩正濒临消亡的边缘。
有关专家认为,罗卷戏是百戏之祖。锣戏源于"傩"或"傩戏",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卷戏据传开初是庙中老道士所演唱的经文,因为经文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卷戏"。剧传都是讲"二十四孝"的传统故事、庙里墙壁上画的"显功"故事、佛教和尚们念的经文,还有"傩"戏中斩鬼驱邪的情节,以此教化善男信女们弃恶扬善,如《铡美案》、《南阳关》、《李子精临凡》、《朱洪武吊孝》、《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圣归天》等。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首先是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各行当表演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狮舞、竹马、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吸收到剧种里来。武打戏粗犷、奔放、真实,用的全是真刀真枪,开打时不但"当当"有声,而且火花飞射,具有独特风格。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