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中国情人节?没那么简单 让我们寻找真正的七夕
通州七夕这样过
通州时讯:都说十里一俗,通州以及周边都流传着哪些关于七夕的节日习俗?
周良:七夕民俗从汉代开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其中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等都比较常见。
穿针乞巧快者取胜
流传至今的穿针乞巧始于汉代,是有记载的最早也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穿针乞巧选七孔针,看谁穿得快,赢的人就被视为乞得巧。
喜蛛应巧比谁网更密
喜蛛应巧的习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源于南北朝之时。人们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各捉一只蜘蛛放在小盒中,第二天早上打开;看谁的蜘蛛织的网密,就算乞得巧。网越密说明此人乞得巧越多。不同地区、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疏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另一方面因为蜘蛛又被称为“喜子”,所以又有祈子的寓意。
投针验巧看谁针影细
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先用碗盛水,放在太阳下晒,女孩子拿针轻轻放在水上,若水底针影很细,大家就认为该女子有福气,获得了巧。如果针影比针还粗,则认为此女未乞得巧。也有另一种说法,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讲述的也是七夕投针验巧的习俗。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