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演变
因汉武帝庆生、唐玄宗示爱而兴盛
通州时讯:“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因何而盛?
周良:最早的七夕是民间行为,在小范围内流传。我认为七夕后来形成节日并得以传承,与历史上的两个皇帝有关。第一个是汉武帝刘彻,据说他的生日就是农历七月初七,登基后每年要沐浴、斋戒,举办隆重的庆生活动。《汉武故事》记载,一次,仪式进行中,突然从西侧飞来一只青色大鸟停在大殿前。汉武帝问大臣东方朔是吉是凶?东方朔答道,这是吉兆,大鸟是使者,预示着西王母要来给他祝寿。后来据说西王母果真来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可七月初七这个日子却因汉武帝而升至皇家庆典的新高度。
另一位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言毕,抱手呜咽,足见爱的至深,情的至诚。当时的七夕距今1300多年,唐玄宗效仿民间做法,在皇宫搭建高台,摆酒及果品,开始正式拜月祭双星(牛郎星和织女星)活动。此外,唐玄宗还分批组织宫女在月光下穿针乞巧,突出七夕文化中的“乞巧”和“追求美好爱情”的因素,让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广为流传,七夕节逐渐变为女儿节和情人节。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气氛越来越淡;解放以后,七夕等传统节日被划到封建迷信一类,致使人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认识越来越少。
继承传统
要像保卫领土完整一样保护民族文化
通州时讯:如今,为什么又重视起传统节日?
周良:传统节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意义重大。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古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画面。
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举个例子,此前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国人震惊了,有的地方甚至打出了“保卫端午”的口号。这让我们警醒: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濒临灭绝,抢救与保护它们迫在眉睫。如今,我们要像保卫领土完整一样,继承传统节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