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操左券”不等于“稳操胜算”
古代契约被称为券或契券,用竹木制成,分左右两片,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其中,左片即左契,亦称“左券”,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亦称“右券”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因此,由债权人收执的“左券”,是用来索偿的凭证。后来,说有把握就叫“操左券”,并用“稳操左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流传了数千年,古代买卖行为一般要订立契券。据《周礼·天官·小宰》记载,小宰负责职掌 “听称责(债)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所谓“傅别”、“书契”即契券。傅指“傅著约束于文书”,别指“一别为两,双方当事人各执其一”。
稳操胜算尽管也是有把握取得胜利,但“胜算”二字更侧重于能够制胜的计谋。稳操左券和稳操胜算只是两个近义词而已,在内涵和程度上都有所不同。
三个臭“皮匠”本为三个“裨将”
“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民间谚语,形容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但谚语中的“皮匠”原本是“裨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变成了“皮匠”。
在古代,制鞋或修补鞋的工匠称“补鞋匠”,也被俗称为“皮匠”。清代梁章钜《称谓录·百工》:“徐博世为皮匠,能为一缝裘。”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满腹谋略被后人视为“足智多谋”的化身。修鞋补鞋的皮匠,有多少个恐怕也顶不上一个诸葛孔明。这里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
那么,何为“裨将”?裨将是古代最低一级的将军,也叫副将,通常由校尉或都尉升迁。作为军事行动中辅助军中统帅的重要幕僚,裨将往往都有权参与军中帐议。《汉书·项籍传》:“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颜师古注:“裨,助也,相副助也。”《明史·杨璟传》:“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
可见,这个民间谚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