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汉语成语涵义的演变
http://wmf.fjsen.com 2014-11-26 15:45:01 来源:北京晚报    我来说两句

“呆若木鸡”原本是指最“牛”斗鸡

“呆若木鸡”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呆即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这个成语其实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最高深的境界。因为在斗鸡中,外表活蹦乱跳、锋芒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最“牛”的斗鸡。

这个成语典出《庄子·达生》,原本是个寓言,说的是纪渻子为齐宣王训鸡的故事。战国时期,斗鸡是贵族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热衷于斗鸡的齐宣王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请了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负责训练斗鸡。刚刚训了十天,齐宣王就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齐宣王急于求成,十天时,他就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宣王又来询问斗鸡训练得如何,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齐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纪渻子仍然告诉他还是不行,因为这只鸡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了十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这只斗鸡已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做的鸡一样。果然,齐宣王的鸡只要一进斗鸡场,别的鸡掉头就逃。

由此可见,“呆若木鸡”并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能让其他斗鸡望风而逃。

“衣冠禽兽”最早代指“文官武将”

衣冠禽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因为,衣是指穿衣,冠是指戴帽。这个成语顾名思义,是指禽兽披着人的衣服戴着人的帽子。在很多成语词典里,都将其解释为“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畜生。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其解释更为直接: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但是,若溯其源,不难发现衣冠禽兽一词最早却是个褒义词,它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为了衬托皇上“龙”之形象的尊贵,朝廷大臣的官袍则要绣上禽、兽。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飞禽,武将的官服上绘走兽。“衣冠禽兽”在当时遂成为文官武将的代名词,原本是代指“当官的”。

明代官员分为九品,在官袍上绣出飞禽走兽的补子,官阶大小一目了然。因此,古代官员穿的袍子也叫“补服”。清代沿袭明制,文武官员袍子上的补子虽然都为文禽武兽,但具体是哪些禽兽略有差异。明代文官补子上的九种飞禽依次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狮子,三品老虎,四品豹子,五品熊,六品和七品都是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清代文官的补子八品换成了鹌鹑,九品换为练雀。武官一品改为麒麟,三品改为豹,四品改为虎。

其实,古代有一个成语叫“衣冠枭獍”,专门比喻品行败坏、忘恩负义,就像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禽兽。枭獍,音读“消竞”,相传枭是食母的恶鸟,獍是食母的恶兽。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里曾有“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