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金戈铁马武人诗
http://wmf.fjsen.com 2014-11-26 15:44:45 林岫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宋初开朝,有一名武将曹翰,是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人,屡建功勋而未得重用。一日宫宴,宋太宗(赵光义)命他以刀字为韵赋诗,曹翰虽有李广之恨,但壮志犹存,援笔立成一首:“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西风起,羞见团花旧战袍。”诗成掷笔,廷诵至“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二句,太宗叫绝,许以“他日燕山摩峭壁,定应先勒大名(府)曹(翰的名字)”。曹翰治兵颇有韬略,曾经官至右千牛卫上将军,好生厉害。即席赋诗精彩,出色在不卑不亢地形画了武人的志气和骨气。

仁义当前,热血男儿捐身许国,是民族大幸。连那位江宁令王昌龄都能借着汉武时期军威煊赫事,慷慨激昂地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清响雄健的边塞诗,的是初唐文学正音。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一生八十余战,虽然戎马倥偬不暇,却留下《止止堂(诗文)集》,其中存世的250首诗篇,皆正气凛然如风飚电击。即使在遭到攻讦诋毁而极度愤懑之时,他也以舒啸歌诗一伸抑郁,仍然“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武杰作诗,或为自抒怀抱,或为鼓舞士气。戚继光在《愚愚稿》中说“歌诗不独可行于经生学子。行武中,遇阴雨客邸之日,择好忠义激烈(之)戎言、戎诗歌之,感发意气,愤悱志向,使习尊主庇民之道,亦一教也。”他为鼓舞士气创作过一首《凯歌》,“集吏士数百人于庭,摭其实素”,亲自“口授《凯歌》”,以鼓击节,众士果然“一唱三和,声震林木。兴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

战争残酷,武人出生入死且生活艰苦,实在不易。“要想安逸莫当兵”(陈毅语),此话不假。当兵吃得大苦,长城巍然,方有国泰民安。这道理,谁都清楚,所以读武人诗时,凡见到写军旅艰辛的句子,“钢筋铁骨行行字,缘是男儿血肉成”,岂能晃眼而过?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五绝:“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说战事艰苦,士兵必然消瘦,御寒衣物不必宽大,二十字写出戍边的大苦深情,至简至确者莫过于此。

读明代陈鸣鹤的《古战场》,“连天杀气压云黄,鬼哭啾啾叵耐闻。日暮乱鸦争白骨,不知谁是故将军”,非常震撼,惨不忍睹。此诗不直接写拼杀时的血肉横飞,偏拣那战后荒野的暴骸入镜,妙在歪打正着。鬼哭啾啾,虚笔;乱鸦争骨,实写;尾结一问,叫醒全篇,奇句在后,愈加冷峭逼人。只是文人体恤,而非武人自述,总觉得隔了一层。待看到“剪发接缰牵战马,拆袍抽线补旌旗。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刘綎)、“天连塞草迷征马,云拥沙场冷战袍”(岳钟琪),“稜撑余骨不胜裘,一任霜花点白头”和“一夜秋霜零短鬓,明朝不是镜中人”(戚继光)等武将自道艰辛的诗,方解得个中真味。此等诗,非亲身浴血疆场者道它不出。云蓝纸是一种淡青色麻纸,古代前沿往朝廷呈报战事常用此纸。剪发接缰、拆袍抽线、一夜秋霜,严重饥饿时的稜撑余骨、渴共刀血等异乎寻常之苦情,呈报不载,惟武人心知身受。所幸有诗传世,才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三十余年前的自卫反击战,那些从猫耳洞掏出来的破残小本上写着的“竹箭乱飞如雨下,脚边步步地雷花”、“胸怀正气儿无畏,儿是家乡骨肉墙”等染血诗句,无不充满革命军人临危不惧的威武之气。读之,能不肃然起敬?由此看来,每逢年节时说说“围炉暖酒团圞夜,应谢戍边风雪人”,好像也不足以表达对今古卫士的感激之情了。

清代袁枚过西湖于谦墓,曾题过“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因为有岳飞和于谦这样的英杰尽忠报国,才有万里江山如画,带砺如故,又因为西湖掩有忠骨,所以千秋祭祀英烈,中华子孙才代代看重西湖。

在文学宝库中,古今武人诗无疑是最能焕发奇光异彩的瑰宝。为民族存亡铁肩担得道义,甚可“社稷留还我,头颅掷与君”(王思任评于谦诗)所表现的大无畏,就是千古不泯的爱国精神。少年读之,可以长志气,竖脊梁,知患难,重诚信。如此放眼观之,少年的国学教材也未必只去抠索那个《弟子规》!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