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百、千、万,看来简简单单,枯燥乏味,可被诗人巧妙地运用到诗作中,采用夸张、重叠、铺垫等手法,或写景状物,或抒发情感,或刻画人物,却能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使作品骤增神韵,妙趣别具,平添许多艺术魅力。
以数字入诗写景状物,鲜明生动
数字入诗用来写景状物,使得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更加鲜明生动。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即景小诗,写出了诗人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感受的轻松愉快。在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一”、“千”、“万”四个数字,以一幅幅看似独立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首句写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婉转歌唱。“两个”黄鹂为一对,是雌雄双栖,所以和鸣相亲,仿佛是美妙和谐的音乐,传达出闲适自得的心情,激起人们无穷的遐想。次句写“一行”白鹭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天空的碧蓝连着江水的碧蓝,在这个浑成的境界中,“一行”白鹭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点缀其间,充满无穷的生活情趣。前两句中数字的运用再加上“黄”“ 翠”“ 白”“青”的色彩描绘,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绚丽的图画。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千秋的积雪,表明时间的漫长。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第四句写从门前俯视江面,可见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即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安史之乱平定后,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后两句中“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开阔!
又如柳宗元的名篇《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为一首独立的山水诗,由于巧用数字,使得它格外隽美。“千山”“万径”描绘了一个空廓寥落的茫茫雪原,这样的寂灭沉默,凸显了“舟”“翁”之“孤”之“独”,强化了主人公凛然不可侵犯的强大的生命意志与激情。如果没有“千”、“万”两字,“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再就是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本来都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放在“千山”和“万径”的后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妙用数字写景状物的诗作,在我国古代诗歌文化宝库中,可谓俯拾皆是。如王建《古谣》诗云:
一东一西垅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诗中“一”这个数字运用自如地被嵌入诗中八次,实际是以一种数学语言,寓世事与人生哲理于写景状物之中。宋代邵雍五言绝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二十字的一首小诗,诗人却巧妙地把“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嵌入其中,勾勒出一幅清新别致的田园风景画,把江南小镇的景色,活脱脱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作者信手拈来,数字列举由小到大,使人联想到雪花纷纷扬扬,与芦花融成一片的景象。
以数字入诗叙事抒情,亲切感人
数字入诗用来叙事抒情,使得所叙之事所抒之情更加亲切感人。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数字情诗,历代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爱情诗中的经典。卓文君新婚不久,丈夫司马相如便别她赴长安做官。哪知丈夫地位一变,奢念顿生,既期纳妾,又欲休妻。可痴情的卓文君却朝思暮想,等待丈夫的万金家书,谁知五年后,等来的却是丈夫派人送来的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明白丈夫的意思,家书中无“亿”即表示丈夫已经无“意”了。她感慨万千,马上提笔疾书,把司马相如带来的十三个数字嵌入诗信中: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链环从中锉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作女来我作男。
诗中数字用法巧妙,从“一”写到“万”,又从“万”写到“一”,既表明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又寄寓着对夫君的期盼。可谓峰回路转,情切切,意绵绵,泪涟涟,思万千。司马相如读了妻子的诗信,深深被卓文君的忠贞品质所感动,回顾往事,他羞愧万分,于是火速将卓文君接到京城,从此两人相敬如宾。又如张祜《宫词》中: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诗中每一句都嵌着一个数字,句句用数字来表达宫女繁复的哀怨之情。数词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前半首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三千里”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表现其深浓的恋乡情结;“二十年”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表现其在森严的皇宫虚度二十年,无异于活着的死人。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的悲惨。后半首转写怨情,“一声”写唱歌,“双泪”写泣下。“一声”和“双泪”对举,写出了宫女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这类引入数字用以叙事抒情的诗也不胜枚举。如李白《秋浦歌》诗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的头两句劈空而来,“白发三千丈”?简直匪夷所思。但是读到下句,方才明白,因愁而生白发,这白发使无形之愁有形化,仿佛可触可感。诗的后两句道出愁的渊源:“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作者一照镜子才大吃一惊,自己只不过五十多岁,但已老态龙钟了,早年的雄心壮志已无法实现了,不免自叹岁月蹉跎,这一切悲愤和愁苦便是首句白发“三千”的根源,可见数字为诗作增加的艺术魅力。
以数字入诗刻画人物,鲜活饱满
数字入诗用来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
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赞美一位歌妓的姿容美丽的。首句中的“十三余”,是“婷婷袅袅”歌妓的芳龄。此句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第二句中的“二月初”虽指春花,但显然是以花比人。以二月初的豆蔻比少女的娇嫩,以它在春风中摇曳的娇姿比少女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这种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他在第三句提到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的“十里”长街“扬州路”。诗的最后一句“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未明说,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
白居易在他的名篇《琵琶行》中,多处巧用数字,把诗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楚楚动人,真实可信。“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这“千”、“万”、“半”写出了琵琶女不愿露面、十分羞赧的神态。琵琶女有娴熟的技艺,有绝世的容姿,却有悲凉的身世。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她不想见人,“千唤万唤”才肯“出来”,并不是在拿身份、摆架子,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逼真地描绘了她的出场之态,表现琵琶女的难言之痛。“转轴拨弦三两声”,写琵琶女校弦试音,“三两”将琵琶女弹奏技巧的纯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得你耳中犹有“琵琶声”在回荡。曲终了,艺女用拨子对着琵琶的中间用力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四根弦同时发声,象撕裂了绢帛,多么生动、逼真、形象!在通过琵琶女的自述交代琵琶女身世时,作者也用了数字,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这些数字的运用,不仅使女主人公当红时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而且对她后来由于年老色衰、被繁华的生活抛弃、只好在江面上只身守空船的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反衬。
妙用数字刻画人物,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不少佳句,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简直就像电影里的一个特写镜头,在一瞬间,镜头由远拉近,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正因杨玉环有如此的绰约风姿,难怪乎能起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效果。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