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象牙塔里的生活是唯美的,那么,校园的景观在这四年唯美的时光中,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茵茵绿地,留着学子们晨读的余音;长长走廊,记得下课轻快的步伐;静谧的湖边,倚着发呆的青春……
若干年后,你可能已经忘了一些人,也可能会忘了一些事,但每当回忆起大学生活,又或是同学聚会的高谈阔论时,总是有一部分属于大学里的景点。
四季变换的北大未名湖、洁白如雪的武大樱花大道、恍若仙境的厦大情人谷……似乎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在这开学之季,东南快报为大学新生和读者们,盘点了福建多所高校的美丽风光,来一场畅游高校之旅。
东快记者陈楠
群贤楼群(厦大党委宣传部供图)
厦门大学
鲁迅:“此地背山面海,风景绝佳”
特色:“戴斗笠、穿西装”的嘉庚风格建筑
□东快见习记者林丹
少年子弟江湖老,而母校永远是那样的海、那样的楼……
在东海之滨、鹭岛之南,厦门大学就坐落于巍巍五老峰下、碧海金沙旁。鲁迅住进厦大的当晚,就给许广平写信说:“此地背山面海,风景绝佳”,厦大之美可见一斑。
厦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景观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是以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等为代表的“嘉庚风格”建筑,这些建筑皆由陈嘉庚设计、督造,屋顶是传统的中国拱顶加燕尾式房脊,而下面楼身却是西方式的花岗石建筑,由于造型独特、中西合璧,被人形象地形容为“戴斗笠、穿西装”。
群贤楼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
群贤楼群是最早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之一,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从厦大西校门进入,左面“一主四从”五幢楼便是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和囊萤楼,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
群贤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整个群贤楼群体现出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燕尾脊、琉璃瓦与哥特式尖屋顶相得益彰,古韵今风交融。
群贤楼群中,居中的主楼“群贤”乃是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映雪”和“囊萤”之名是引用了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而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则是为表陈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
集美楼现为鲁迅纪念馆,1926年9月,鲁迅先生受林语堂先生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当时的集美楼是校图书馆,鲁迅在这里,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其门上的匾额题字,则为郭沫若先生所题。
芙蓉楼出了许多声名远扬的化学专家
沿路深入校园,芙蓉湖湖面如镜,碧波粼粼,围绕在芙蓉湖畔的芙蓉楼群红墙绿瓦,古色古香。
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屋顶为中式的歇山顶和硬山顶;芙蓉四号楼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
楼群建于1951年至1954年期间,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值得一提的是,芙蓉一号楼从建造完毕之日起,一直是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宿舍所在地。从这座建筑里,走出了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化学界中声名远扬、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当中老一辈的有结构化学奠基人、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以及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万惠霖院士等。
建南楼位于海滨,堪称厦大最美
校园的另一侧,堪称厦大最美的建南楼群,其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捐资建造。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中式风格的建南大会堂,西式风格建筑南光楼、成智楼、南安楼、成义楼分列在大会堂两侧。
建南楼群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又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依地势以石阶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运动场与看台石阶呈弧形,恰似上弦月,因此被称为“上弦场”。
建南楼群一侧的校门外,就是厦门的海了,步出校门,极目畅怀,永远是这样惬意。
“浪子已老了,唯山河不变/沧海不枯,五老的花岗石不烂/母校的钟声悠悠不断,隔着/一排相思树淡淡的雨雾/从四十年代的尽头传来/恍惚在唤我,逃学的旧生/骑着当日年少的跑车/去白墙红瓦的囊萤楼上课……”这是厦大校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将在厦大上学时的场景化入了诗中,该诗也代表了不少厦大人对美丽母校的“乡愁”吧!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8-18高校学费为什么非得原地踏步?
- 2014-07-21泉州高校学生支教山区 过程又苦又累却乐在其中
- 2014-06-25雪糕校花网络走红 盘点意外走红的高校美女(组图)
- 2014-05-20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