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9月底文莱办展秀“海丝”
“郑和船队”600多年后再登斯里巴加湾
海交馆内的郑和船队船模已确定“出使”文莱,亮相“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灿芬 摄)
泉州与文莱年内合办“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这是“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记者团8月初在对中国驻文莱大使馆负责人采访中获得的消息。记者昨日从泉州海交馆了解到,由该馆副馆长郭育生带队的工作团队,上周已赴文莱进行具体事项的商讨,初定联展9月底正式开展,仿制的郑和船队将亮相展览。这也是时隔600多年后,“郑和船队”再次登陆斯里巴加湾。
泉州晚报讯(记者 孙灿芬)
展览时间:选定中文建交纪念日附近
据郭育生介绍,8日至10日,由海交馆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随同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共同前往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与此次展览的牵头组织单位中国驻文莱大使馆,以及联合参与单位文莱最大的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共同探讨办展具体事宜。
“经过三方反复商讨,开展的时间初定在今年9月底。”郭育生说,今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特别是9月30日,还是中文两国建交23周年纪念日,选择在这一时间附近开展特别具有意义。
事实上,泉州与文莱的交往早在千年以前就十分密切。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渤泥国(今文莱)使节来贡方物,求请从当时还未设市舶司的泉州港归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公元1264年,北宋泉州判院蒲公客死文莱,墓碑至今保存在当地的公墓中,在史学界被称为“文莱泉州宋墓”。在此次的文莱之行中,郭育生一行还在当地博物馆负责人的带领下,找到了碑文。
而在昨日的采访中,郭育生还透露了两个尚未为人熟知的史料——因郑和两度造访而回访,后病逝安葬于南京的苏丹二世,当年也是从泉州港登岸我国的。1999年,现任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还造访泉州,朝拜圣墓、清净寺,参观海交馆。
展览内容:郑和船队等航海文物和复制品
记者了解到,届时,提供给泉州的展厅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
“主要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展示中国特别是海丝起点城市泉州的港口、文物遗迹、船模、伊斯兰教碑刻拓片、航海仪器,以及两国交往的历史沿革说明等。”郭育生说,因为展览时间迫近,海交馆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酝酿展品目录,撰写草拟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批准后,就进入布展设计、文物和复制品的运输等环节。
“陶瓷、香料等古海丝贸易物品,指南针、牵星板等古航海仪器这些都还待进一步地挑选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复制缩小版的‘郑和船队’必将再次‘出使’文莱。”郭育生说,这主要考虑了郑和下西洋在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当地人民对于郑和数百年一以贯之的友好情感,“并且也有很高的展览形象价值”。此外,作为福建古船舶代表的“福船”船模也将亮相展览。
相关链接
“海丝起点城市”效应显现
下半年海交馆 三次出洋办展
本报讯 (记者孙灿芬)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正发挥日渐重要作用。仅泉州海交馆一家,下半年就将三次“出洋”,在包括文莱、法国和坦桑尼亚等在内的三个国家开办展览。
据悉,除了9月底与文莱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外,9月18日,泉州将与西安、洛阳、成都等三个城市一道,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其中泉州是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代表城市。10月份,将在中国对外展览公司的组织下,和国内外相关城市联合在坦桑尼亚开展“牵星过洋——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也因为如此,海交馆相关负责人一方面为通过密集的展览,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提升泉州城市影响力而振奋,同时也为众多船模和展品“分身乏术”伤起了脑筋。
记者了解到,自1959年建馆以来,泉州海交馆已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办展交流。其中,大部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为海丝起点之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8-08泉州十大“海丝故事”:万里奔波 寻回奇楠沉香
- 2014-08-04友好往来千年绵延 泉州文莱年内将合办海丝展览
- 2014-07-23300年专注“海丝舶来品” 永春获称“中国香都”
- 2014-06-09商贾如流福州城—寻访福州“海丝”老地名(组图)
- 2014-05-22“海丝”申遗考察点调整为18个 将进行专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