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4日讯(本网记者 )眼下,“家风”、“家教”正成为全国性的流行话题,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品德习惯、人生价值观上的重要作用正逐渐深入人心。但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导致一些青少年品德行为人格缺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引发不该发生的悲剧。
今天,还有太多的父母不明白,自己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究竟身负何责?如何家教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泉州市积极探索实践,从引导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入手,发动家庭社会力量参与,为破解家长们的这一困惑提供了思路。
爱就是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飞翔
“这几年,给我最大震撼和收获的是高一以来参加挑战的‘20/20’项目。”上月底,在泉州五中国际班教室里,高三学生康雅琪打开电脑中密密麻麻的文件夹,告诉记者,项目 是通过网络和美国 Middlesex School的学生一起探究,如何解决一些超越国界、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选择的问题是‘贫困’。”为此,她和同学们走进了福利院、贫困山村,陪伴老人、孩子,为他们走上街头募款……
“我从小没吃过苦,当看到残疾的小孩、老人和贫困家庭,心里难受得想哭,就想为他们做点事。”康雅琪说,参与项目让她似乎一夜长大,有了担当的意识。
“我们想为社会公益事业出点力,最难的是持之以恒和父母的理解。”在一旁的吴海若同学说,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相对重些,而开展活动和社会实践,必须占用时间。
帅气的吴海若是泉州五中学生会副主席、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始人。他说,自己坚持一年多充当“闽台缘”义务讲解员就是对自己和父母的最大考验。一边要上课、备考雅思,一边要大量学习掌握有关闽台缘历史知识等,还要坚持每周去讲解。
“起初父母并不理解,但我以自己的收获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海若自信地笑了。
“雅琪和海若所在的国际班共有40名学生,入校时的学习成绩大多一般,且多较自我,缺乏爱心和担当精神。”校长刘殊芳告诉记者,“但人是可以改变的,他们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刘殊芳说,国际班作为我省多样化办学试点,所有课程、教学计划以及和家长的沟通都围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展开,放手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受、计划、实践,提升。
截至目前,他们中已有18位被世界排名前100的名牌大学录取,而且富有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意识,全班已为泉州贫困家庭募捐了20多万元人民币,为“结对子”的永春珍卿希望小学募集了大量的桌椅、书籍、书包等。
“‘爱,就是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飞翔。’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吴海若的母亲王群慧告诉记者,当时自己不理解孩子并横加干涉时,家长会上刘校长的这句话让她转变了家教理念,意识到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而不是以爱为名的全方位保护和束缚,更不能用分数来判定孩子的成长。有了社会责任感,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孩子现已被悉尼大学录取,还获得高额奖学金。与其说是我们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教育了我。”王群慧告诉记者,在孩子的“感召”下,她也在周末去做义工了。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04“酷雷锋”更受孩子喜欢
- 2014-03-04“熊孩子”闯祸是一堂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