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热点图片 > 正文
渡河求学记

2013-05-30 14:51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66岁的老曾抓住水面上的绳子用力一拉,脚下的水泥船慢悠悠地动了起来。这是5月22日下午2点,莆田城区延寿溪上,家住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西头自然村的老曾,用船渡河送孙子孙女到对岸读书的一幕。

一所乡村小学的生源变迁

为孩子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不仅只是西头自然村。同样被延寿溪分割成“孤岛”的延寿村等周围几个村庄,尽管走陆路进城要绕一大圈,甚至经过另一个区的地盘,但这仍无法阻止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城读书的努力。

延寿村村委会主任黄秀清说,家长们认为城里学习环境、教学条件比乡下好得多,有一户把孩子带走后,“一家看一家,一个接一个地进城去了”。

2008年,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后,与这几个村庄隔水相望,占用的又是村里的土地,所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本地学生。黄秀清说,几年下来,延寿小学超过一半的本地学生转走了,今后可能人数还会继续增加。

渐渐被家长们“看不上”的延寿小学,经历了本地学生锐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主力的生源变化。记者从延寿小学了解到,这所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乡村小学,划片范围内有近2000人口,在校生最多时有200人。现在,虽然教师数量变化不大,仍有近20人,但六个年级的学生总数只有100人左右。其中,来自贵州、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

延寿小学一位老师无奈地说,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区优质学校存在差距,本地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进城去,学校想留也留不住,只能接受。

爷爷奶奶冒雨渡河送上学、乡村小学只能招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凸显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