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伟(左一)和李晓逸(左二)双双保送清华大学
东南网4月12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卢超颖 通讯员 叶文彬陈雅玲)2012年12月30日,同安一中高三14班学生朱佳伟通过了清华大学的保送生考试。朱佳伟曾获得第26届全国高中化学奥赛福建省一等奖,正是这一“敲门砖”为他打开了清华大学的大门。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同安一中开设了数学、化学、生物、物理、信息奥赛学习兴趣小组,并取得了4枚全国金牌(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2枚全国银牌、1枚全国铜牌的好成绩,23名学生在各项奥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纪金朝、李晓逸、朱佳伟等7名获奖学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一路走来的“奥赛”路程里,汗水、泪水最终与欢乐交织,一个个“破茧成蝶”的励志故事、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一种团结协作铸造团队精神的正能量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热衷奥赛的学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奥赛的无穷魅力。
心灵鸡汤为学生输入“正能量”
“最大的兴趣是学习化学,如果进入了化学奥赛班那我就可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回忆起进入同安一中化学奥赛班时,朱佳伟的回答让人有点出乎意料,他加入化学奥赛小组纯粹只是因为“兴趣”,而不是 “冲着能保送上清华北大的目的”。
语数英等九门高中学科的学习压力本来就不小,外加化学奥赛课程,朱佳伟的学习负担更加重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负担落下某个课程。上课认真听讲、思考、做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做归纳总结等好习惯让他保证了高效率的学习成效;每天晚上10点前完成了学科作业后,朱佳伟便开始钻研化学奥赛题,不懂的知识点便做下笔记再和老师同学探讨,而不熬夜也是他学习致胜的法宝,每晚11点半时他就准时上床睡觉。
其实,朱佳伟的化学奥赛学习旅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也想过放弃”。朱佳伟告诉记者,由于奥赛题涉及到大学知识点,看完答题解析有时也不能理解,在答题正确率50%甚至更低时,心里倍受打击就有了退出奥赛小组的想法。而细心的化学奥赛兴趣组指导老师罗德炳在他沮丧的时候给了他一煲“心灵鸡汤”,以历届奥赛兴趣小组的学兄学姐“如何破茧成蝶”的故事鼓励他,为他找学习资料辅导课程,帮他答疑解惑,逐步帮助他重新树立了学习信心并迅速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4-11南安东田中学“四注重”推进 “中国梦”主题教育
- 2013-04-09泉州将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推广片区管理
- 2013-04-08今年起福建全省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书法教育课
- 2013-04-08“网上祭英烈”是最生动的感恩教育载体
- 2013-04-07漳浦举行纪念黄性震诞辰375周年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