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成长驿站 > 正文
父亲做工支撑一个家 为省学费懂事少年放弃好院校
http://wmf.fjsen.com 2012-07-12 08:27  梁静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我来说两句

  一家三口生活

全靠父亲做工来支撑

郭鸿翔家的房子很简陋,在面向正门的墙上贴着一幅大红“福”字画,其他墙面上都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一台座式风扇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空荡荡的屋子里看不到其他家电。

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郭鸿翔的母亲正坐在角落的小椅子上赶制一件手工品。一颗颗晶莹细小的白色珠子散落在盘子里,等待郭鸿翔妈妈把它们穿到丝质面纱上。郭鸿翔说,母亲患风湿多年,手指并不灵活,只能干一些较轻的家务,但为了贴补家用,她接下了这项并不擅长的手工活。因为手指不听使唤,母亲每穿一颗珠子都很吃力,但这样的工作每天要持续将近十个小时。

郭鸿翔父亲平日里都在工地上干活,早出晚归,靠出卖体力赚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三口。“爸爸中午从来不能回家吃饭,一干活就是一整天。”郭鸿翔说,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天也不会有例外。

不过,父亲的这份工作并不稳定。郭鸿翔说,收入不错时,父亲每天能挣100多元,但是面对儿子读大学的巨额开支,这份收入显得异常单薄。

小学五六年级

鸿翔就要下工地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鸿翔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逼迫”下下地干活,那时候,他总是很早起床帮父亲去地里种田、拔草。

小学五六年级,父亲有时能承包到一些小工程,做“包工头”,小郭就给父亲免费打下手,和工友们一块儿和水泥、搬砖头。“爸爸请不到工人,我就自己去帮忙,要不然他赚不到钱,我们就没钱花了。”回想起这些往事,郭鸿翔觉得也挺有趣。

上初中时,有点经济头脑的郭鸿翔就开始想方设法在假期找工作。

初二暑假,他找到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商场做导购,并用挣来的“第一桶金”在开学前置办生活用品、买书本等。

初中毕业,郭鸿翔又在一家村办罐头厂里当起了暑期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白班的时候从早上6点钟工作到傍晚6点钟,夜班就得熬到第二天早上。“干了一个月,拿到了30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那时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之后,郭鸿翔还在快餐店当过收银员,在火炬园做过拆线条、芯片加工等工作。工作虽然辛苦,却缓解了每学期开学前的燃眉之急。他说,“家里只要负责我的学费和少量生活费就好了,其他的我都能自己搞定。”说到这,郭鸿翔很自豪,还不时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别样经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