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绿色的铁皮跳蛙,五颜六色的铁皮火车头……这些都是“60后”、“70后”儿时的经典小玩具。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它们也成为不少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两代人一起在玩具中分享童年的快乐。
■ 吸引的不只是儿童
在“铁皮猴爷爷”玩具店里,两岁半的妞妞正拧着一只铁皮小鸡的发条,看到小鸡一摇一晃地向前走,她高兴地拍起手来。“这是铁皮小鸡,那是小熊敲鼓,都是妈妈小时候的玩具。”40岁出头的李女士是个“70后”,她向女儿妞妞介绍着眼前的这些“老”玩具。
这家坐落在北京南锣鼓巷的“特殊”玩具店每天吸引着大量顾客的来访。店内最醒目的就是货架上的各式铁皮玩具,有发条青蛙、铁皮小鸡、铁皮火车、铁皮摩天轮,还有不同大小和型号的铁皮机器人。此外,墙上还挂满了上世纪70年代款式的海军服、文化衫,置身其中,俨然回到了几十年前。
“看到这些东西特别有亲切感。”来自辽宁鞍山的张玲环顾店内的老物件说,铁皮玩具曾伴她长大。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铁皮玩具生产大国,到90年代以后,全北京还在生产铁皮玩具的厂只剩一两家。
店员仇女士介绍道:“回头客很多,多数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孩子反而比较少。”
■ 怀念的不只是玩具
铁皮玩具卷土重来并非偶然。“来我们店都是来怀旧的。”仇女士说。
“每个玩具都代表着一个幸福的童年片段,有很多是自己玩过的,有很多是别人家拥有的……因为小时候的小幸福和小遗憾,长大后一定要再次重温那种感觉。”朱宇航是玩具的骨灰级收藏家,手上已有500余件老铁皮玩具。在他看来,每个玩具都会让人想起一段故事。
在不少玩具店店主看来,他们卖“怀旧玩具”做的是情感营销。北京团结湖公园附近的爬客玩具店主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店,和大家分享一种心情,让更多的人放下生活中的压力,找回与童年一起消逝的快乐。”
■ 追寻的不只是童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大众文化领域研究专家马相武认为,老玩具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众不仅具有对质量的“绿色梦想”,更有对民族品牌的期盼。“现在的玩具很多都是引进西方的工艺来制作和设计的,而那时的玩具保留了最原始的民族文化创意,不为迎合市场,具有最朴实的想象力,印上了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他说。
“我经常怀疑当今的孩子在回忆童年的时候不知怀念什么,现在他们玩的基本都是网络游戏或智能玩具,抽象的东西太多。”李女士挑好了几件玩具,边付款边说,“铁皮玩具直观、操作简单、不怕摔,还能培养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
马相武建议,应实现怀旧玩具的设计理念更新,融入更多创意元素和文化特色,让老玩具更符合新的时代和文化。王 燕 吴 珂 田 丽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