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头条新闻 > 正文
大有大的规模小有小的精致 关注海淀学区均衡发展
http://wmf.fjsen.com 2012-05-18 17:4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择校问题的重灾区是大城市、中心城区。处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地带的海淀学区敏锐地把握到以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为特征的校际合作正成为中小学组织发展的“新动向”,提出创建“携手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天教育部举行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系列新闻通气会上,海淀学区均衡发展的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

  家长

  好学校就在身边

  身边就有好学校。

  对,就是家门口的中关村四小——每天,孩子步行5分钟就到了学校,没有路途中的奔波与疲惫。尽管这是一所新学校,但杨彬从孩子的成长变化中,在学校开放日走进学校的亲身感受中更加印证这是一所宽松、开放、和谐、优质的学校。

  家有学子,杨彬与所有的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

  4年前,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的时候,她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与忐忑;4年后,她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没错。

  孩子是幸运的。也就在那一年,海淀学区开始了“携手工程”活动的探索。在2008年,学区初步搭建了“携手工程”发展框架:中关村一小与双榆树一小、中关村三小与知春里小学、人大附小与彩和坊小学、万泉小学与西颐小学结成“好伙伴”互助学校。此后几年中,又相继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教学指导组、师德教育实践基地、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红霞工作室,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平台,为学区各校的干部教师团队学习观摩、经验共享提供指导和帮助。

  “好课”共品、“好经验”共享、“好邻居”联片教研、“好伙伴”结对互助、“好场所”共用、“好书”共读,就是海淀学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有效办法。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突破校际间的围墙,建立开放、互助的交流机制,逐步消除校际间的差距。

  杨彬在与其他学校的家长交流中更清醒地看到:中关村四小虽是个年轻的学校,但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理念跟名校、大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大校有大校的规模,小校有小校的精致,老校有老校的历史,新校有新校的活力与潜能。

  北京市海淀学区校长刘畅表示,我们就是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开放、包容、支持性的组织环境,使学区成为携手互助同行的发展共同体,努力使各个学校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共同走向“优质、公平、均衡”。

  孙鑫的孩子就读于双榆树中心小学,这是海淀学区的一所资源校,规模不大,班级人数较少,以小班教育为特色。就近上学,不仅免去了在路上的颠簸折腾,而且孩子每天能够有充足的睡眠。孙鑫最直接的感触就是:班上学生少,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携手工程’成就一所年轻的学校,成就了一代学生,我感到十分安心。”杨彬说。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