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就怕生病
前些日子,村上阿三伯88岁的老伴患病住院,住了十来天便出了院。阿三伯想让老伴继续治疗,可儿子对他说:“已经花了8000多,再待下去钱你拿出来!”这让阿三伯哑口无言,因为他根本拿不出钱。于是村民们纷纷议论,说阿三伯的老伴怕也就是个把月的事了。
当地农民对老人“百年”的观念是:死要死得快,别拖累家人。一旦高龄老人突然患病,一般象征性地送医院治疗,以免村上的人和亲戚朋友说子女不孝,落下话柄。如果感觉花费太大或根本只是拖时间,就只好出院甚至准备后事。农村老人不怕老,怕的是生病没钱治没人照顾。到了晚年,老人生活全靠子孙良心,若遇上不孝子孙,那真是悲惨万分了。
自从每月能领到110元养老金后,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都非常开心,说全靠国家过活,平常买菜抽烟喝茶买药就指着这点钱了。钱不多,可在老人们心里却异常温暖,因为平时儿女也不见得每月能给100元钱。在老人们眼里,国家这个平时模糊的概念此时甚至比儿女都亲,可一旦生病住院,国家就鞭长莫及了。所以老人们盼身体健康无痛无病,真的到了那么一天,只希望一觉睡下去再也不睁眼,这算是最有福气的死法了。
生活在农村20多年,我目睹了太多老人病无所医、老无所依的情况。每每想到那些苍老的面孔,心里好痛好痛。(浙江桐乡市 姚孝平)
张阿姨的苦恼
我家在湖北巴东县城,是山区。寒假回家串门,听一位姓张的阿姨讲到了她面临的“养老困境”。她的大家庭包括双方4位60多岁的老人。老人们都在农村,已失去了劳动能力,还多多少少有些病。她有个读高中的女儿,正在准备高考;她自己的妹妹在外地打工。张阿姨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月的收入加起来不超过2000元。她说:“这样的收入一方面要供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和女儿的高中花费,马上就要面临女儿读大学的大额花费,还要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双方父母!”其经济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本来经济上的负担已够让她头疼,她每周还必须抽时间回家照料父母的基本生活,顺便要买点水果、蔬菜和药,请假太多耽误工作又要扣工资。张阿姨说:“实在没办法,动过念头送父母去养老院,这样只多花点钱吧!但丈夫一听,立马义正词严地说:‘不孝!等着别人数落你,看你脸往哪儿搁!’碰了一鼻子灰后,我就再也没提过这事。哎……”在场的亲戚朋友似乎都能体会到她这种无奈,甚至也有相同的无奈,却都不吭声,因为家乡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都认为这样才是尽孝道。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如今“4+2+1”型的家庭非常普遍,加之社会压力的增大,家庭养老这种模式让不少夹在老人和孩子、工作和家庭中的人感到不堪重负。所以,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亟待改变。(中国人民大学郑海鸥)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