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2月20日,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48岁的陈吉宁接替顾秉林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清华大学迎来了第十八任掌门人。
与前几任校长相比,如此年轻,而且不是院士,新校长人选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但更多人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读书、留学、科研,陈吉宁所走的路很“清华”。
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助理研究员,1998年3月回清华大学任教。此后,他又先后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
谦虚、低调、务实,陈吉宁给许多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十几年里,他组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攻关、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以及国际联合科研项目,致力于循环经济规划、清洁生产体系、区域和城市生态系统分析和规划、环保产业政策、环境系统风险。
“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20日,在就职演说中,陈吉宁说到,学生为本,即育人是大学的原初使命和根本任务,本立而道生。学者为先,没有善于治学育人的一流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学术为基,研究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它使大学成为社会探寻未知世界的重镇。学术导向,始终引领着大学不断创新,“日日新,又日新”。学风为要,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集中反映,一流的大学,必先有一流的学风。
“让百年清华更具活力”、“希望清华能够担负起大学责任”、“希望新校长能带领清华更上一层楼”……面对前辈和学生的期待,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陈吉宁深感校长一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新校长对未来已有了方向。(记者赵婀娜)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