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自推出伊始,汉语能力测试一直被各种质疑环绕:中国人需不需要考母语,有没有必要采取考试的形式,会不会形成新的考试经济……7月28日和8月10日,本报文化版曾分别刊发报道《测试,能否让汉语更纯粹》和《国外有没有母语考级?》,对此进行讨论。
如今首次测试试点已经结束,效果究竟如何,下一步测试将会如何展开,会不会与求职就业挂钩,会不会要求强制参加,测试能否真正提高国人的汉语水平?针对这些仍有争议的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独家回应。
俗称“汉语四六级”考试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日前在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云南和南开大学等地(校)进行了首次试点。共有包括学生、教师、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公司职员、退休职工等在内的2442人参加了测试。
由于属于初次试水,本次测试未进行公开报名,也未收取考试费用,被外界戏称为“神秘考试”。而伴随着测试出现的各种争议,并未因为试点的结束而终结。
试考
大学生是“尝鲜”主力,没有规定教材,考试内容“有点难”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试点,各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参测,北京组织了市区县语委办的工作人员参加测试,上海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和高校学生600多人“尝鲜”,江苏600余参测人员以高校学生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主,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的479名大学生、南开大学包括港澳台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240人分别被招募参测。
汉语能力测试共分六个等级,分别针对从小学四年级学生到大学毕业生等各年龄段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员。测试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琦介绍,本次试点的四、五级,相当于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难度。四级比较讲究实际应用,五级测试还包括比较通俗的各领域专业性文章。本次测试四级满分120分,五级满分150分,但不进行及格与不及格的划分。
“《功夫熊猫2》与文化交往”、“银行超长举报邮箱地址”、“驴友被困”等内容入题,让考生很意外。由于话题贴近社会现实、阅读题体量过大,多数考生并未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表示遇到困难。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没有划定测试范围,内容上强调“不规定统一教程,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坚持综合能力导向、坚持实际运用导向”。
云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管理处副处长金程也表示,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考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供评价参考,因此更注重考察将知识积累转化为临场应用。他笑称:“考题还是有难度的,如果让我作答,可能会不及格。”
“考试时间很紧,考题逻辑性很强,例如‘用水龙头喷猴子不让其拿香蕉’的话题就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反思生活中的禁忌、传统或者潜规则,谈谈自己的认识,没有强大的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就可能答不好。”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学生李玲走出考场后说。
多数考生表示,“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来试试”。云南大学新闻专业学生马超报考的理由是,既然考试免费,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语言水平,“有个证书在手,虽然目前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反正没坏处”。
据悉,相关部门将尽快组织阅卷,对分数、试题难度、区分度、效度和信度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本次试点的综合测试报告。与传统计分方法不同,考生在得到测试结果的同时,还会获得一份详细的诊断性评价报告,指出考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提出提高建议和努力方向。
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介绍,测试下一步将扩大范围,明年拟增加测试级别,为参测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回应
测试不与就业挂钩,不要求强制参加,考试费用坚持公益性原则
围绕这次试点,争议的声音仍然不少。
有人认为,测试多此一举:国人以汉语为母语,且一直学习语文科目,而且,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工作,有专门的普通话考试,外国人学汉语有HSK(汉语水平考试),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考试来测试中国人的汉语能力。
作为一名今后可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准专业”人士,李玲分析了普通话测试、HSK以及“汉语四六级”测试的区别。她说,普通话测试相对容易,主要是考察语音规范;HSK针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考核其基本语音语法;汉语能力测试难度更大,试题涉及较多中国文化。
对此,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测试目的、标准、对象、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汉语能力测试与现有的普通话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项目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有人担心,测试一旦正式推广,将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准入门槛,甚至成为部分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从而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另外,测试会不会变成真正的“汉语四六级”、成为强制性考试,也是不少在校学生的担忧。
对此,语用司负责人表示,汉语能力测试立足于提高使用者的汉语应用能力,是公益类社会性考试,采取考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在政策上不与升学、就业挂钩。是否成为求职就业标准,并不是研发本项测试的目的,也不会因为市场的功利化需求而改变研发本项测试的初衷和原则。另外,汉语能力测试明确规定由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承担组织工作,考试费用将坚持公益性原则,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后执行。
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小于说,以后参加与文化、传媒相关单位的招聘,汉语能力测试的证明或许会是优势,但是“语言文化更重积累,有空多读书肯定比一纸证明强”。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一位负责招聘的老师则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刚刚起步,其含金量不好评判,对于高校来说,招聘中只有教师资格证是必备的,更看重的是学科建设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发表论文情况和科研情况等。“但是考生通过这个考试,也能体现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
期待
除了考试,还要改进面向青少年的语文教学
根据国家语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目前我国学生人群中存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英语过度强势、网络语言泛滥、汉语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用人单位都呼吁尽快建立针对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测评体系,旨在通过加强政府推动,促进汉语在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有多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加强对母语的教育和对汉语的培养考核,建立国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评价体系。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要提高国民的汉语应用水平,不能光靠考试,关键在于改进面向全体青少年的语文教学。巢宗琦认为,我国很多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际上都停留在高中毕业阶段,只有一部分有继续提高。而当前社会发展中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交流表达、沟通能力已提出了更高要求,招聘时很注重了解他们在语言应用上面是不是达到要求。
对此,语用司负责人表示,汉语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传承载体,汉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母语的测试与评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各国都非常重视母语的教学和评价,一些国家已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这位负责人表示,汉语使用环境和国民的应用能力并不容乐观,我们也希望通过此项测试的研发,为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汉语国际竞争力做出努力。
有过高校语文课教师和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的职业经历,杜永道将汉语能力测试看作帮助更大范围群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他曾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著作《缺失的语文课》。在他看来,教学改革、能力测试,包括报刊的问答和相关书籍的出版等工作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于还处于试验阶段的测试,或许可以容其在摸索中前进。(赵婀娜 姜泓冰 朱 虹 姚雪青 傅月红)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4-12失聪女孩读唇学英语 连过四六级考上名校研究生
- 2010-12-21四六级考试结束学子微博拜"考神" 考后皆"浮云"
- 2010-12-19记者暗访英语四六级“助考黑市”:1000元包你过关
- 2009-12-31盘点2009校园“七宗最” 四六级拜春哥“最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