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新闻 > 正文
教育面对面:学生、家长、老师如是说
http://wmf.fjsen.com 2011-11-16 11:14  苗苗 蒋云龙、丁汀整理 来源:新华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

  “高考不考,看闲书有什么用?”

  在当前高考选拔模式下,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如同带着镣铐跳舞。

  新课程理念要求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但受高考模式的限制,被称为“文化殿堂”的校园已异化为“文化沙漠”。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名著,家长反对,班主任老师反对,他们众口一词:“高考不考,看闲书有什么用?”在他们看来,“高考有用”是唯一的标准。笔者曾向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原因是“没有时间”,因为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全被各学科的作业占据。学生沉浸题海,疲惫不堪。

  没法让学生接近名著,新课改所提倡的课外阅读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手写我心”在考试中易被判“另类”

  新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包括片段作文、命题作文、课外练笔三部分,完整地进行一次全程训练需要大量时间,而课堂上可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又太少,课外学生很难找到时间做作文,训练目标基本上难于实现。大多数训练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或命题太俗,或限定太死,或与过去训练重复,教学中难于执行。一部分教师认为在现在的作文评分机制下,训练与否很难看出区别,不如抓基础实在,平时也轻视作文常规训练,直到临考之前,才突击进行审题、快速作文等非基本功训练,以适应考试需要。学生长期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创造欲望长期受到压抑,严重制约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笔者提倡学生自由练笔,但阻力重重,因为“我手写我心”的文章,极有可能在高考中被定位为“另类”。在当今高考阅卷模式下,学生的写作会永远以“稳”为主,雕章琢句的伪文化散文大行其道,“板块组合”式的议论文会得到一个“平安分数”,“个性化写作”是雷区。这样,学生硬着头皮去寻立意、明观点、找材料,形成“新式八股”的文风。司马迁、屈原、王昭君、苏轼成为高考作文中被不断大量克隆的“恒定”材料……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