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新闻 > 正文
"恐怖童书"畅销家长忧虑 为利益热炒损儿童健康
http://wmf.fjsen.com 2011-10-11 17:02   来源:北京晚报    我来说两句

  卖“恶趣味”

  “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喝可乐就让他随便喝,同理,也不能因为孩子喜欢什么书就放任自流。”

  “恐怖童书”能带给孩子什么?记者看到,这些书不乏一些评论家的溢美之词:“挑战想象极限,挑战勇敢神经”,“勇敢者的游戏”等,妖魔鬼怪真的能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吗?

  王教授表示,目前市场上这些“恐怖童书”基本都是从欧美引进的,在他们的文化中,僵尸、幽灵、吸血鬼是常见的文化符号,儿童们也很熟悉,所以进入童书习以为常,但是原封不动进入中国,中国孩子在好奇刺激的同时,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缺乏分析辨别能力,心智不成熟,有人会信以为真,长期处于这种恐惧的状态中,经常做噩梦,会造成精神扭曲,对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不少儿童文学工作者都表示,孩子喜欢的书,并不一定是对他们有益的。叶显林说:“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喝可乐就让他随便喝,同理,也不能因为孩子喜欢看什么书就放任自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一直坚持“孩子的高雅趣味是培养出来的,培养高雅趣味不容易,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斗争”。

  而目前风行的这些“恐怖童书”明显带有一种“恶趣味”,却没有人来管。“这也正是事情最麻烦的地方,”王泉根教授对记者说,“去年曝出的成人版《格林童话》因为暴力和色情内容很快遭到下架,因为它违反了规定。可这些书不能算黄书,也不涉嫌暴力,一些出版社打的就是这种擦边球,监管部门对此也没什么办法。”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