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滥用成语是一种“语言灾难”
http://wmf.fjsen.com 2011-03-28 09:5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11年是农历兔年,你“宏兔大展”了吗?“钱途无量”了么?感觉到时光“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词)了么?日常生活享受“口蜜腹健”(营养液广告词)了么?北京市工商局从下个月起将对禁而不止的户外广告滥用成语现象罚款,这一新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思考,当滥用成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当似是而非的成语充斥耳畔,会给语言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本报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郭龙生研究员。
记者:北京近日开始整治商家在广告中滥用成语的现象。实际生活中,滥用汉语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除了广告,文艺节目甚至某些新闻媒体也都出现过。您怎么看待滥用成语对健康语言生活的影响?
郭龙生:我看到了相关报道,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我坚决支持对广告用词用语依法进行规范管理。
至于你所说的“滥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首先我们必须界定什么样的使用是滥用,什么样的使用不是滥用。并不是说对成语中的某个字进行变化使用,就都要一律归入“滥用成语”之列。
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6-24群经之首:《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