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过年 中国城市遭遇“服务真空”
新华网南京1月29日电(记者 顾烨)经过近35个小时的长途颠簸,65岁的东北大娘金明1月29日上午终于赶到南京,她的女儿刘晓璐1月初在南京刚刚生产,由于留不住坚持要回家过年的月嫂,金明不得不赶来照顾女儿。
刘晓璐无奈地说:“我们给月嫂的月薪已经涨到了7000多元,春节七天还有三倍工资作红包,但是月嫂还是一定要走,没办法,我只能打电话向远在沈阳的母亲求助。”
刘晓璐家的月嫂王巧玲来自安徽东至,她歉意地解释说:“说实话,你们对我真不错,可是家里父母已经来了电话了,催我回去过年,我只能走了,我保证初八一定回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上升,近2亿农民陆续进城,他们已深深地融入城市生活。但城里虽好,依然不能阻挡他们春节回乡与亲人团聚的脚步。
由于父母的一个电话,王巧玲毫不犹豫地放弃“三倍工资”,加入了返乡流,也是由于女儿的一个电话,65岁的金明也不得不挤火车加入了探亲流,两者相互交织重叠,形成了中国28.53亿人次的春运大军。
金明并不埋怨月嫂王巧玲,她说:“春节回家,这是人之常情,不是亲情的召唤,有谁愿意放弃薪酬,千里跋涉,星夜兼程呢?”
因为农民工纷纷提前回家,中国许多城市遭遇“服务真空”,不少岗位招不到人,不少城里人在这个“没有民工的春节”也感到各种各样的不便和无奈。
春节前,在华东地区最大的农民工市场——安德门民工市场,虽然岗位过万,月工资平均同比涨了近400元,但每天进场的农民工还是一天比一天少。
安德门民工市场墙上贴满了招工急单:“急招驾驶员,文化初中,4200元/月”“急招服务员,男女不限,3000元/月”“急招水电工,文化不限,4000元/月”……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1-29闽鄂两省工会建立“农民工就业维权联盟
- 2011-01-28长泰团县委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2011-01-28返乡农民工群体像(组图)
- 2011-01-26“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持久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