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介绍,过去,每年高考结束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都会把学生分数下发给市地招办,各地、各学校对升学人数一目了然,依据升学率排名次、论奖惩,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并且奖惩砝码之重,越来越高,有的奖励出国游,有的发红包,有的甚至重奖小轿车。一些基层地区甚至把升学指标分解到学校,升学率上不去,罢免校长职务。高考分数高了,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学校社会声誉高,生源多,收入多,老师待遇也跟着提高。如今,政府对高考升学率的“禁令”一出,许多老师都从过去公布成绩前夜的“一夜无眠”变成了“轻松自如”。因为成绩公布方式的调整,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不少,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再担心被别人议论。然而,正如高考改革“破冰”的艰难非一日之功,高考升学率的一纸禁令也不能完全遏止局部地区的“攀比”行为。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认为,对高考升学率的追逐归咎于不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决不能像抓GDP一样抓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应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亓殿强说,管住高考信息作为一项措施,尚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不拿升学率说事’,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几年,就会逐步淡化升学率这一观念,教育就会逐步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刘堃说:“高考成绩不搞排名,会对山东高中教育、学生成长产生重大意义,高中教师可以从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学校也敢于吸引特长生来学习,有利于各所高中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学特色。”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涉及到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必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有专家认为,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起始阶段,一些地方以高压态势、以行政处罚为手段处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然而,对不规范办学行为长期采取高压态势,终非治本之策,关键是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政绩观,同时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评价和多元人才评价的科学机制。亓殿强认为,给升学率松绑只是一小步,却是政府对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的体现,将为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记者吴晶)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25对“古字奇才”的高考作文不妨一笑了之
- 2010-06-21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评选出炉 全省20万篇作文优选9篇
- 2010-06-18六成美国“高考状元”为何被哈佛拒收
- 2010-06-12考试前夕网上建“青楼” 高考女生扮“名妓”减压
- 2010-06-11公平高考 别只要求学生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