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图片 > 正文
听障女孩在京中考 与家人蜗居地下室7年(图)
http://wmf.fjsen.com 2010-06-25 09:40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听力衰退看嘴型“听”话

7年前,夏颖跟随父母从河南老家来京打工,在朝阳区开始了借读生活。

小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十分出色,在朝阳区举办的艺术节中荣获过朗诵比赛三等奖,书法比赛一等奖。

进入初中后,夏颖渐渐发现,课堂上总听不清老师讲话,课下同学见面打招呼也总听不见。初一下学期,王夏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经过医生检查后,她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这种疾病在国际上没有办法治愈。

“确诊后,我没少哭过,倒是夏颖表现得比我们坚强!”王妈妈说,女儿的听力损伤是在老家患感冒时注射过多抗生素药物引起的,医生说耳蜗已大部分坏死。尽管妈妈带着夏颖四处求医,但听力还是不断下降。虽然家里的收入仅靠王妈妈在一家超市当导购维持,但妈妈还是凑了一个月的钱为夏颖买了两只最便宜的助听器。

这个豆蔻年华的女孩,目前听力高频率损失已经非常严重,“120分贝”成为了她的听力识别底线,别人必须贴着耳朵跟她说话她才能听清,距离稍远一些,就只能靠读别人的嘴型来判断说话内容。受听力影响,她开始出现发音不清的状况。

熬夜读书弥补听力不足

“疾病是老天用来考验我的一块顽石,我一定会用尽全力去战胜它。”夏颖将这句话写进日记里,她需要用这样的洒脱来鞭策自己。与此同时,帮助她的还有五路居一中的老师们。

学校得知王夏颖的病情后,将她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老师们讲课时也尽量站在她旁边。即使这样,她上课时还是听不太清。坚强的夏颖,看见老师张嘴,却听不清老师的声音,她急哭了。

怎么办?擦干眼泪的王夏颖开始加长预习时间,这样就使自己更熟悉老师所讲的内容,利于自己听清和理解。自此之后,王夏颖的小屋内,半夜12点之前从未熄过灯,有时困得她眼睛都睁不开了,便用凉水冲脸,接着看书。在学校,但凡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去问老师,课间常常把老师从班里追到办公室,以至后来老师们都习惯了课后等王夏颖提问。

班主任张晓花说,王夏颖患病后,学习比以前更刻苦了,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

让张老师最感动的是王夏颖的乐观和坚强。2008年,因为特殊原因,地下室不让住人了,一家人只好暂时离开,一个月内搬了4次家,最远的一次住到了清河。为了不耽误学习,王夏颖每天早上不到5点半就从家里出发,晚上还要坚持学习到凌晨。老师们都很担心王夏颖的身体,可王夏颖却乐呵呵地安慰老师:“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照样能考第一!”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