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蕾蕾(中国残疾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副研究员):
通过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4岁及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3.23,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十万分之3.05,淹死的死亡,也就是溺水的死亡率为十万分之10.28%。
解说:
十万分之23.23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年鉴,2005年,0到14岁人口为2.65亿来推算,那么2005年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大约为6万人,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数据,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杨功焕(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
我觉得确实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我想在这个,对儿童,对未来,对下一代这种关注应该是怎么着都不过分,这种做法也恰恰是说明,我们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在前进。
解说:
“怎么关注都不为过”,这样的表述已经是社会共识,南平事件发生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安全问题的关注。
上周四,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自己的博客上就此发表了意见。他引用了一组数据显示,我国0到14岁儿童各种死亡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
校园安全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长期话题。但是我觉得在当前情况下,我们特别应该,观念上要有所扭转,至少这些观念我以为是片面的。学习压倒一切,分数压倒一切,可以要学习,可以要分数,可以要成功,安全是第二位的等等,这些都是片面观念。先有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
解说:
当面对孩子的时候,阅读着一组组的数据,是一个非常难受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刚刚开始人生的鲜活生命,都有一个个充满期待的家庭。
主持人:
刚才看这个报告里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是现在的危险性,恰恰是出乎规律之外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他们来说,怎么去防?
白岩松:
但是其实还是有一些确定性的,因为在做大调查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最后在12个伤害当中,最后他们选择的前三位伤害很类似。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非常高的是交通事故,这是在全国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第二个就是上学或者放学路上被劫,其实也都离校园门口不算太远。到第三位的时候是玩耍受伤,在玩耍受伤的时候,我倒觉得是一个常态的,不同时代都有,不能因为这个就不让大家玩耍。
我们回头去看前两个,一个是交通,从交通,现在的确太乱了,现在巡警,包括民警等等,都有条件去保护学生。在美国看到的情况就非常受刺激,因为美国相当大的比例是用校车来完成,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为了学生的安全增加了多大的成本,一个学生坐校车一年政府要投入的钱是500多美金,残障的孩子一年要投入2000多美金。
校车停到门口的时候,前后左右25米,任何车必须停下,也就是说,打出了一个隔离带。否则要受到重罚,这一切成本的增加和这种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所以就那一个黄色,经过百来年,已经在全美国形成了一个概念,孩子的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至高无上。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时间,然后让全社会感受到校园安全,孩子的安全至高无上。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3-24教育部下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警通知
- 2010-03-19福建5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10-03-18泰国教育部为汉教志愿者举行离任回国招待会
- 2010-03-17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 2010-03-10教育部公布2009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