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家庭关爱 > 正文
家长作用无法替代 为孩子勾画未来要实事求是
http://wmf.fjsen.com 2010-03-02 16:4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我认为教育有三个支点:学校、家庭、社会,支撑一个教育的平面,如果哪一个支点出现缺失,对这个人的教育都会出现不良的倾斜。传统上我们认为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就是孩子身边的老师,他们可能不去说教,但是一言一行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常言讲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常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的意识。学校老师说话也管事,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在说教上,可能孩子理智明确、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时候会有理性的分析,能接受一些。但是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父母,才是培养人品的第一道关。

家长重亲情,从感情方面呵护孩子,规划他的未来。学校的老师可能更理智一点,用教育理念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分歧,学校对孩子提出批评教育,家长首先自己接受不了。举一个有点极端的例子,一个老师批评孩子学习不刻苦,让他练习写字母。孩子却把铅笔绑在一起,一次可以写好几个。老师就把家长找来说你的孩子很聪明,绑了三根铅笔一下写三个,家长一下就急了,说不对,明明绑了两支,怎么能说三支呢?这就是亲情笼罩下的不理智。绑两支、三支不是关键,关键是刻苦。

年龄小的孩子出国读书不好好呢?其实在清末就有一批学童留学,詹天佑他们都是留学的,不是也能成大家吗?所以不能说低龄出去就不好,高龄出去一定好,一定要客观分析。我们觉得孩子离开家庭远渡重洋去学习周边没有亲人,没有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是一种损失,对人格的培养不是很好。但是也不能说每个人都必然。也不排除有意志很坚强的。什么时候最好?我觉得至少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基本品行固定了的时候出去比较好。国外有些留学生我们常常称之为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心是白的,整个意识判断都是西方人的判断。怎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就是因为他将要形成或某种观念的时候,早早地离开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家庭教育,独立地到那里去生活,最后形成的结果自然就是这样了。所以我的建议是高中阶段之前不宜于脱离家庭到国外求学,脱离亲人远行之后对他的自信心以及性格的形成不利,尤其是初中以下,如果国外有亲人相当于父母那样可以监护他那另当别论。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