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生成长的“真实所需”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的确造成了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下降。然而,就“孩奴”来说,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生成长的真实所需,对生活的满意度则可能大大提升。
每个人来到世间,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对孩子而言,这种生存需要大概有三类:一类是依靠父母及其他成人保证他们的身体生存,为其提供食物、住所和保护;二是要得到父母及其他成人关爱、喜欢、情感支持;三是学会生存本领。对以上三者的科学理解,是从“孩奴”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关键。
孩子成长所需的物质因素是保证其身体生存的基础,但是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养生方法告诉我们,合理的膳食、平衡搭配是健康的关键。俗话讲得好:孩子要糙养。过去的人喝母乳、米汤,穿百家衣,玩在自然和父母的巧手里,活得一样聪明健康,有不少大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出身贫寒。为了孩子的健康,年轻的父母们应该避免跟风攀比,量力而行,摆脱沉重的经济压力。
国外一项调查证实,忽略婴儿的基本情感需要,会导致严重的反应迟钝或弱智。孩子的情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将会伴随着父母更多的情感投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将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安慰,并跟着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这是金钱无法做到的。作为过来人,深深地感到抚养孩子成长是个互动相长的过程,快乐与烦恼交织前进,收获最多的是快乐、自豪、欣慰、幸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的进步总体上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也必须看到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加重了抚养子女的负担,比如教育问题。对此,政府应该下大气力、加大资金投入来解决公共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缩小教学机构之间的差距;取消各类考级加分,促进公平竞争,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变为纯个人的事情,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在宏观层面上为解放千千万万的“孩奴”提供坚实的保障。
此外,在理解孩子“真实所需”的同时,父母也有必要反躬自问:对孩子寄予种种厚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希望时,是否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所需”?把一切交给孩子,把一切寄托于孩子,这既是在逃避自己本该承担的其他责任,也在无形中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毕竟,对孩子来说,父母之外也有天地;对父母来说,孩子之外还有人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乐平)
责任编辑: 金婷 |
- 2010-02-03"90后”的孩子为何叛逆 为何反感家长
- 2010-02-03假期中学生补课的背后:学校拒绝孩子高兴家长不干
- 2010-02-02解开心结:孩子幼年不能缺失母爱
- 2010-02-02春运中的一群孩子:爸妈走,我也走
- 2010-02-02南非总统祖马与老友女儿生下自己第20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