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BT,7456,偶要给这小子彩色笔。希望他不要还是这么286……”最近陈女士偶然看到儿子的作文,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字她都认得,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请了年轻的同事翻译半天,总算才明白儿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说的是:“真变态,气死我了,我要给这小子点颜色看看。希望他不要还是这么迟钝。”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发现,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张嘴就来的“偶”、“晕”、“稀饭”、“强”、“顶”让家长一头雾水。而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这些网络语言更是层出不穷,不少老师表示批改作文就像在猜谜,有的词汇根本看不懂。
老师:改作文好象在“猜谜”
兰铁一小的石老师告诉记者,在一些作文中,甚至有的常用语都被“网络化”了。她发现,因为一年级不写作文,二到四年级作文字数少,只有300字左右,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的主要在五、六年级中。石老师说,她教过的五、六年级中,一个班总有三四个学生避免不了地使用网络术语写作文。“一篇350字的作文中,总会冷不丁地冒出两三个网络语言,如886(拜拜了),GG(哥哥)等。”她无奈地说,“批改作文就像在猜谜,有的词汇根本看不懂。”
比起小学生,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和频率则多一些。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市七中语文老师陈磊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她发现,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其实跟作文的体裁也有关,写小说、寓言类作文时用的多;散文、记叙文类体裁就用的少。“使用规范字、规范语言,正确地表情达意,是作文的基本要求。”陈磊说,“不过有些网络语言还是挺风趣的,我们平时也会用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