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热点新闻
在路口数1年车流量 4名中学生设计出智能红绿灯
文明风   |  时间: 2009-12-18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实地实验 红绿灯配时效果不错

今年上半年,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并选择了镇海区苗圃路口为实践点,设计出了一套配时方案。

根据苗圃路口的实际情况,小组设定,大型车辆的速度比小型车辆的速度快20%,大车出现的概率为小车的20%~25%。根据这些参数,系统模拟出了该路口的平均滞留车数和各个方向路口的滞留车辆数。再根据这些数据,系统计算出了该路口红绿灯的配时时间。

苗圃路口的红绿灯一直都是30秒钟周期变化的。“接入系统后,红绿灯的配时自动改成红灯40秒,绿灯50秒,黄灯3秒,后来路口车辆队伍明显变少了。”小组成员贺斐飞说。

“今年6月份到8月份,我们对镇海区里多个路口红绿灯信号配时进行模拟演练,发现了个别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这些情况我们都告诉了交警大队,他们都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呢!”陈珂玮说。

系统还有待改进

目前,这个系统也有很多待改进之处。

“由于我们没有将天气情况、路面状况,行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等因素考虑进去,所以我们的模拟环境是理想化的一个环境。”陈珂玮说。

此外,每次针对不同路口,小组成员还必须手动设置不同的参数。小组成员说,下一步,他们要争取让系统能自动设置参数。

由于对“治堵”的确有效果,《关于红绿灯和车流量模拟系统的设计》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2009年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中,获得了一等奖。(通讯员 曾昊溟 见习记者 俞伟慧)

 
 邵武一中开展中学生创业实践体验活动 12-09
 连江:一中学生制作“零度安全网页” 11-24
 中学生无钱上网 偷卖自家电视 11-16